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222节(2 / 2)


  他与元思永一行人出了城兴致勃勃地去要去田里割稻谷结果因为年纪还小使不好镰刀,很快被人撵到田埂上去了。

  田里的水已经放干,田埂上的苜蓿也没夏天长得好了,四周都是收获季节的繁忙景象。

  文哥儿气闷不已,看到有牧童骑着牛经过,当即跑过去问能不能带自己也骑一下。

  牛背比马背都要宽阔,牧童很大方地让他们家温顺的耕牛俯趴下来,教文哥儿怎么爬上牛背、怎么控制牛绳,金生小时候也是放过牛的,与牧童一左一右地在旁边牵引着那高高壮壮的水牛往开阔的山麓走去。

  文哥儿坐在牛背上,感觉自己视野都开阔起来了。

  他一下子忘了自己没法参与秋收的郁闷,兴冲冲牵引着水牛绕着山麓走了一圈,还亲自摘了好些个红通通的山楂果子塞进自己的小福袋里,准备带回去叫老何做糖葫芦给大伙尝尝鲜。

  文哥儿还怂恿谢豆一起骑牛。

  谢豆瞅了瞅大大的牛眼,瞅了瞅硬硬的牛角,再瞅了瞅壮壮的牛蹄,最终坚定地拒绝了文哥儿的邀请。

  他胆子可没有文哥儿这么大,什么都敢骑一骑。

  他顶多就学学骑马!

  谢豆跟在文哥儿后头摸摸这个果子碰碰那个果子,只觉城里和城外当真不太一样,城郊的一年四季特别分明,这初春时还光秃秃的树杈子到了秋天便结满了红通通的山楂果!

  文哥儿在山脚下玩儿了半天,溜达回去田里一看,地里已经只剩下一茬茬稻茬,李兆先他们则是累得东倒西歪,毫无仪态地躺在金黄的稻草堆里。

  秋天不仅稻谷黄了,稻草也是从叶子到杆子都变得黄澄澄,漫山遍野都是金黄金黄的,只偶尔露出点泥土的颜色来,看起来很是赏心悦目。

  文哥儿跑过去问李兆先:“这么快就收完了?”

  李兆先道:“我们这么多人收割这么点稻谷,当然快了。”

  文哥儿一听李兆先嫌弃自己的地小,登时又不乐意了,开始对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读书人进行人身攻击:“这么点稻谷,你们怎么还直接躺稻草堆上了?”

  李兆先:“………………”

  嗐,这不是从来没干过农活吗?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你小子就别拆穿了!

  每个人都在地里出了一身的汗,四肢百骸仿佛给打散重组了一遍,心情却是舒爽得很。李兆先问:“你们刚才去哪儿了?”

  文哥儿便掏出一颗红山楂给李兆先看:“这是我摘的红果子,等我回去看看何叔能不能做糖葫芦,能做的话下次我给大家都尝尝!”

  李兆先道:“糖葫芦又是哪儿的吃食?”

  京郊到处都是山楂树,对京师长大的人来说一点都不稀奇,不过这玩意酸酸的,肉还少,不太受大伙喜爱,顶多是腌成蜜饯尝上几颗。

  文哥儿从小到处蹭吃蹭喝,知晓许多地方的新鲜吃法是很正常的事。

  文哥儿也知道现在街上还不卖冰糖葫芦。

  大抵是眼下糖还不太算便宜,鲜少有人闲着没事拿糖来裹入秋后漫山遍野都是的山楂果子。

  文哥儿介绍道:“就是用竹签把红果子一颗一颗串起来,裹上一层晶晶亮亮的糖浆,瞅着像一串火红火红的小葫芦,吃起来味道酸酸甜甜的!”

  李兆先等人听着文哥儿的介绍,只觉有点渴也有点饿了,他们歇了这么久,收割的疲累早就消失无踪,纷纷起身掸走身上沾着的稻杆,与文哥儿一同回村觅食去。

  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在石子坳玩儿半天,吃饱喝足后看着分开晒在晒谷坪上的稻谷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他们算是看着这些稻谷从地里长出来的,甚至还亲手把它们从地里割下来。

  听说晒个几天再把米碾好,他们就可以吃上今年的新米了!

  大伙对此都颇为期待,齐齐问文哥儿明年还种不种。

  王老爷子的山头租了好些年,文哥儿自然不甘落后。他点着头说道:“看看种出来的哪种米最好吃,明年我们专门种它!”

  这就要体现出赵渊这个略有强迫症的种植好手的重要性了。

  要是换成一般人绝对没有耐心帮他把好几种稻谷分开种、分开晒、分开碾,赵渊却把这活儿干得非常细致,现在他们收获的稻谷可是单独分成好几麻袋的,晒谷和碾米还得靠赵渊接着干。

  听文哥儿说等米碾出来就可以搞“赏米宴”,大家顿时更加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当场说定到时再约一轮。

  王守仁说道:“出城来回有些费时,到时我们去大兴隆寺借他们灶头煮几锅饭,邀亲朋好友一起来尝尝便是。”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伙的一致认可。

  于是这场别开生面的“赏米宴”便定在了大兴隆寺。

  去别处宴客他们可能掏不起钱,到大兴隆寺设宴还比较经济实惠的。

  大伙商量好日子,迫不及待地想回城去着手写帖子,争取把亲朋好友都邀请过来聚一聚。

  租地的钱文哥儿给出了,宴客的钱合该他们来凑一凑!

  文哥儿却是在回城途中顺道去寻老道士聊了聊。

  文哥儿力邀老道士这位技术人才月底来参加他们的“赏米宴”,还给老道士介绍了一下大兴隆寺的方位,积极游说道:“很近的,进了城不用走多远就到了!”

  老道士摇着头道:“我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更不喜欢和太多人往来。”

  赵渊也是这么个说法。

  文哥儿倒是没太失望,掏出带过来的水晶镜片问老道士能不能摸索出这类光学玻璃的造法。

  看着文哥儿满含期盼的眼神,老道士没要他掏出来的科研经费,而是直接收下了文哥儿带来的“样品”,表示有眉目了再让徒弟给他吱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