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雪中春信第72节(2 / 2)


  从门内出来,见黎家大门外早聚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纷纷摇头,“这黎二郎倒是长情,既长情就不该说亲事,白白坑害人家姑娘……”

  张家人始终不发一语,仆妇上前将人搀扶进马车内,晴柔到这时才紧握肃柔的手,嘶哑道:“二姐姐,我做到了。”

  肃柔不由鼻子发酸,颔首道:“好样的,我先前还怕你被他们说动了,答应再给黎二郎机会,好在你看得清,没有让他们得逞。瞧瞧黎家那做派,今日敷衍住你,明日你还得过那样的日子,黎舒安是不会变的。”

  太夫人也来宽慰她,温声道:“这桩婚事一直让我很不放心,只可惜大婚之前没能阻止,白让你受了这场委屈。现在好了,总算从浑水里脱身出来,一切大可以从头开始。日后有好的,再寻个可心的郎子,若是没有好的,就在家一辈子,你那些兄弟们哪个都不会慢待了你,你只管放心。”

  晴柔点头,哭着扑进祖母怀里,才知道平时不敢去刻意亲近的长辈,一直都疼爱着自己。

  马车慢慢走过御街,终于回到张宅,候在门前的婆子把人迎进去,复又请了大夫来给晴柔诊治。大夫细看之下没有大碍,给开了消肿润嗓的药,嘱咐多多饮水多多休息,就行礼告辞了。

  今晚注定不太平,大家在上房等着,等了足有两个时辰,张秩他们方回来,带回了放妻书和三年衣粮贴补。一场婚姻就这样结束了,虽说张家是占了上风,但最后并没有真正的赢家。黎舒安的前途毁了,将来也只能在不入流的衙门谋个小吏的差事,晴柔呢,好好的姑娘再觅良缘也是二嫁,比起头婚来,终究差了点意思。

  肃柔和赫连颂从岁华园退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夜半时分了,因第二日还要上朝,不能留在张宅过夜,只得赶回嗣王府。

  闹了好半日,精疲力尽,肃柔靠在他肩头,闭着眼睛说:“事情总算解决了,可细想之下毫无欢喜之处,反倒窝囊得很。”

  赫连颂揽了揽她,“现在难受一阵子,好过将来难受一辈子。你且等着,等我过几日给三妹妹做个媒,他黎舒安不屑和我做亲戚,自有人抢着和我做亲戚,日后三妹妹再寻个好姻缘,气死他!”

  肃柔失笑,“王爷也打算给人保媒了吗?”

  他说:“那不是自己人嘛,总不能让三妹妹憋屈一辈子。只要三妹妹愿意,别说给高官续弦,就是给人做正室夫人,也不是难事。”

  肃柔来了精神,“上四军有合适的人选吗?”

  赫连颂说当然,“全军上下都是男人,有出身将门的,也有靠自己一步步爬上来,军功赫赫的将才。”

  肃柔迟疑,“爬到高位的人,想来年纪都不小了吧!”

  “有两个都虞侯,也就二十出头。”他说着笑了笑,“你别急,等过几日我去军中探听探听,说不定还有更好的。”

  肃柔道好,第二日五更送走赫连颂,便又回张家探望晴柔。晴柔这回经受了打击,显见地精神不好,姐妹们都来安慰她,连绵绵也赶了回来,惊叹着:“外面消息已经满天飞了,姜嬷嬷一早进来回话,我还不信呢,原来竟是真的!”边说边叫好,“我早就看那个黎舒安不顺眼了,一副道貌岸然的做派,却连做人的信义都没有,三姐姐不休了他,还等什么!我告诉你,这种一根筋的人最可怕,他今日对俞四娘子至死不渝,过两日要是发现一个和俞四娘子长得像的,说不定又把一腔真情倾注到人家身上,你是斗完了死人斗活人,简直没完了。”

  话虽在理,伤心事也不必重提了,大家让晴柔先歇着,一行人挪到外面廊亭里说话。

  肃柔问起绵绵家中怎么样了,绵绵得意地说:“昨日把银子分发给她们,一个个都高兴坏了,直问还能不能追加本金。我自然说能,加得越多利钱就越多,结果我那婆母真是个妙人,冲我说‘好儿媳,你原要给我那五万两,就替我投进去吧’,险些没把我气死。”

  大家都啧啧,遇见这样的婆母,实在是令人无奈。至柔问:“表姐是怎么答的?”

  “我就说我手上没有多余的钱,谁知我那婆母又说,‘那就将你已投的份额,划五万两到我头上’,世上竟有这样不要脸的长辈,一毛不拔就想赚钱,这是拿我当傻子了。”绵绵气哼哼抱着胸道,“好在我不吃那一套,还没等她说完,我就推说有事走开了。我同你们说,要不是看宋郎子人不错,我也想像三姐姐一样和离,让宋家把钱全还给我。”

  可是和离这种事岂是能够凑趣的,肃柔道:“当初祖母给你们合庚帖,就说虽有小坎坷,夫妻之间情分还是有的,为了他家里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事闹得夫妻生分,倒不好了。”顿了顿又问她,“宋郎子知道他母亲一再和你要钱的事吗?”

  绵绵说知道,“前头二十万两他不曾说什么,后来又要五万两,连他也气不过,跑到他母亲跟前说要捐官做,让他母亲给他八万两。”

  大家听得都发笑,还好,知道胳膊肘往里拐,那就证明这郎子还是可以教化的。只不过哄得宋家人投本儿,将来总有穿帮的一日,到时候宋家婆婆妯娌大闹起来,只怕绵绵在宋家也不好立足。

  绵绵却大手一挥,“我早就不想在那家里住下去了,已经命人悄悄在外面踅摸了房子,她们要闹,我大不了分家搬出去。早前啊,想着嫁个高门大户,好跻身上京贵妇名流行列,如今看来嫁了个空壳,还不如嫁给地方小吏呢。指着我那婆母把我引进圈子,我看是不能够了,金翟宴她就是去了,怕别人也未必让她面子,整日想着和媳妇借钱,不是破落户是什么?反正我盘算好了,私矾买卖是朝廷明令禁止的,最后闹了亏空她们也只能吃哑巴亏。况且我又不贪她们的钱,只是让她们把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而已,还怕她们闹到天上去?”

  绵绵是个胆大的,她就算独个儿在宋家门里,也不怕她们将她如何。像她这样的也好,不去瞻前顾后,只要自己高兴就行,不过伯爵府比起一般门户来,毕竟关系错综复杂,肃柔道:“这钱你想自己留着,恐怕留不住,伯爵府的女眷们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那怎么办?”绵绵怔怔道,有时候就是不蒸馒头争口气,最后咬了咬槽牙,“我就算拼着把钱全扔进汴河里,也不让宋家占我的便宜。”

  当然把钱全扔进汴河,那也太糟践了,思量再三,她把从婆母、姑嫂那里筹来的十二万两,一下子全送进了城南的慈幼局。

  所谓的慈幼局,是朝廷为赈济孤儿专门开设的机构,平时上京那些贵妇们捐些钱米绢布之类,以养活弃婴,或是周济父亲阵亡,母亲无力抚养的军士遗孤。

  这日绵绵叫上了肃柔,请她陪着一道去,毕竟听说监管的官员时有贪墨,要是她独个儿前来,恐怕十二万两里,有十一万两会落进勾押官手里。如今姐妹两个都在场,局中官员忌惮嗣王妃,这笔钱就会照实写上去。

  肃柔和绵绵看着勾押官将名字数额登录在册,确认无误后,肃柔问那勾押官:“宋少夫人这等捐赠的数目,可会呈报朝廷?”

  勾押官说自然,“少夫人的十二万两,是我们慈幼院开设至今募得的最大一笔数额,就连常年捐赠的雍王妃,五六年间加起来也不及少夫人捐得多。少夫人放心,这等善举很快便会呈报朝廷,朝廷也定会对少夫人另有嘉奖……哎呀,二位当真是解了慈幼局的燃眉之急,年下王妃的那三万两,正好采买木炭、棉衣、被褥等,应付过了上个寒冬。可自上年立冬起,京城内外弃养的小儿骤增,局里乳媪不够,要向民间典雇,真是好大一笔开销。等着上头批复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饿得那些小儿嗷嗷直哭,愁煞了我们这些办差的人。现在好了,有了这笔钱,还有什么不能办妥……”

  这勾押官是个风风火火的人,忽然想起什么来,忙站起身到门前传话,“快快,登封开国伯家三少夫人向局中捐银十二万两,赶紧往上呈报。另请宣徽院示下,可否抽出一部分雇请乳媪,先解决孩子们的温饱要紧。”

  反正这钱报进了宣徽院,一切就有根底了,肃柔和绵绵辞了勾押官出来,回去的途中绵绵对肃柔道:“其实我扯谎从婆母和嫂子那里筹钱,心下还是有些不安的,总觉得自己骗了她们钱财,做了亏心事一样。现在好了,把钱捐进了慈幼局,我反倒踏实了。余下那八万两就算便宜了我婆母,手上的十二万两送去赈济孤儿,我还能得个积德行善的名目,也不算亏。”

  肃柔颔首,“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慈幼局是一定会将那十二万两的事宣扬起来的,届时恐怕会在伯爵府掀起轩然大波。”

  这话果然很快就应验了,不过六七日光景吧,长房向氏和二房刘氏便在园子里堵住了绵绵,不好直截了当质问,堆着笑脸探听:“投了有好几日了,这几日盈利如何呀?”

  绵绵不耐烦应付她们,搪塞道:“每回都是二十日一结算,二位阿嫂今日来问我,我可答不出来。”

  她要走,又被向氏拦住了去路,向氏道:“这回下的本儿怪大的,我们心里都有些不踏实,想问问弟妹,到底可有成算啊?”

  绵绵翻着眼睛看了她一眼,“这种投机的买卖有赚有赔是常事,我早就同长嫂说过,赚了钱我不昧分毫,全数会给嫂子们的,长嫂急什么?”

  向氏说话有些面嫩,边上的刘氏着急,直眉瞪眼道:“我们听说弟妹往慈幼院捐了十二万两银子,这可是真的?弟妹不是总说手上没有现银了吗,如何一下子拿出这么多来,去填那个不值当的窟窿?”

  绵绵哦了声,“那钱是我问我二姐姐借的,我母亲上年在佛前许愿,说只要我嫁得高门,就多行善事。如今我不是嫁进伯爵府了吗,她一时半会儿来不了上京,让我先从嗣王府挪借替她还愿……二位阿嫂消息真是灵通,连这个都被你们知道了。”

  可向氏和刘氏并不听她的,直言道:“我们眼下都缺银子使,等不了二十日了,弟妹快想想法子,替我们把钱收回来吧。”

  第97章

  肃柔先前预判得没错,宋家得知她捐了十二万两,果然一个个坐不住了,担心那些钱是自己投的本儿,如今也不指着赚钱不赚钱了,只要能把本金拿回来就行。

  绵绵嗤笑了声,“二位阿嫂以为这是往金银铺存钱吗,今日放进去,明日想拿就能拿出来?钱置办了货,得转手倒卖了才能换成现银,你们现在让我去讨要,我向谁去讨要?”

  刘氏听了愈发焦心了,“弟妹,你们不是老熟人吗,通融通融都不行?”

  绵绵道:“那是我爹爹的旧相识,可不是我的什么老熟人,二嫂这话说出来,会招人笑话的。”

  那两个慌了,拽着绵绵道:“三妹妹,我们可是看着你的面子才下的本儿,好不好的,我们就找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