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64)(2 / 2)

  这是能救命的粮,他提前留一手,没让粮被粮贩子收走,压在他这保险一些。现在就能用到了。

  贺子丰不求名利,只说朋友那边。

  这些以前的老村长,很多都是贺子丰爷爷辈的。大冷的天,来这么远的县城来借肯定是没办法了才来的。

  大伙儿一听五文钱一斤,呼吸都粗重了。

  现在根本没这个价儿了。道:要是五文钱的话,还有没有多的。一万斤我们村也买的起。

  对,又多少要多少!哪儿能这么正好,说一人三千斤就分光了。

  贺子丰道:行了,你们才要两千斤,多分出一千斤来已经不错了。

  多谢。

  您可是我们村的大恩人。

  太好了。有了粮食,就能撑过这个冬天。

  作者有话要说:  读者宝宝们,只有一更了,为了补偿大家,本章留言发一百个红包。明天双更继续。

  第97章 大结局(上)

  贺子丰收的粮大部分都是两文三文的, 放置一段时间粮食会跑掉一些水分,份量上就会轻一些。再加上收粮的时候,还要给栓子工钱, 车马费等等, 五文钱卖出去, 只能混个成本。

  他还剩下五千斤的粮食, 之前想的很简单, 可以施粥出去。但这个冬季太寒冷,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只要抱上官办豆腐坊的大腿,基本上都能混个饱肚。

  来他们这吃粥来的人都少了。

  县太爷是个好官, 能干一些实事儿。当初他筹粮的时候, 堆积的像山似得粮仓让他震撼,可是入冬以来,粮食下的飞快,县太爷也因为粮食的事情频频发愁。

  各处受灾严重,粮价飞涨。就算再克制也涨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贺子丰剩下的这五千斤粮直接上交给县里, 能拯救更多的人!

  当初施粥的机缘是从大宅的地窖里挖出了黄金。得到这种意外之财,想做点善事。

  如今粗粗一算, 能救活不下千人之数。

  贺子丰把这五千斤的粮无偿的捐给了县太爷。

  县太爷正因为粮食的事儿发愁呢!

  贺子丰上来就缓解了县太爷的燃眉之急,正好补齐了那些村民借粮的缺。

  现在有银子都未必能买到粮食!

  县太爷还是很感念这份儿人情的,道:多亏有你。

  县太爷已经开始琢磨了,要是三年期满, 调任到了别的地方可以带着贺子丰离开。他身边正没有个可靠的人,在县里冷眼观察了半年。县里就属贺子丰拔尖。

  不过这事儿, 他还没跟贺子丰说呢,来日方长,等要走的时候再探一探他的口风。

  得了贺子丰的献粮, 县太爷心情很好,就着外头的大雪提笔赋诗一首。

  虽是大雪纷飞,但县里老百姓安居乐业,那些灾民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砖窑厂近期也快要开工了。那边多多产出,将来那么多人连开垦田地再加上盖房子,肯定需要不少砖瓦!

  一开窑就让他们多多烧造,少了根本都不够。不知觉的写下了不少的安排计划。然后把贺子丰和朱捕头叫上来商议。

  贺子丰还好,他就是能干活的,不觉得什么。但是朱捕头以前闲散惯了,成天干活他有点吃不消,寻思这阵子能歇一歇呢,谁成想县太爷又安排起了别的,怕是只有年三十当天能放几天假。

  县太爷早就过了而立之年,也不算年轻了。怎么成天有使不完的精神呢。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说。

  县太爷跟他们说话到了深夜,没法子只能在县里将就睡一会。

  第二天一早,各个村里就派人来跟贺子丰取粮。他们回去立刻筹钱,现在是紧急缺粮的时候,就生怕这事儿吹了,索性贺子丰已经准备好了。他们直接把粮食泡称,数够三千斤给了银子,他们就雇车拉走。

  这几天下大雪开始降温,路上几乎都没什么人。他们从小路出县,再回村没怎么引人注目!

  这些村里的人把粮食运走。贺子丰又叫了镖局的人把剩下的粮食运到了粮仓那边。贺子丰有县太爷的条子,这些粮食随后就被封进了粮库里。

  贺子丰那边除了一些铺子的用备用粮之外,都被运走了。地窖空了,他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随后就去院里检查了一下冬天准备的酸菜,小酱菜,白菜,萝卜之类的冬储菜。

  他那个铺子每天的肉锅卖的好,最开始大家只吃大锅和小锅。口口吃肉,后来有点腻了,就开始往里头下菜,炖着也好吃。尤其是酸菜吸足了肉里的油脂,吃着又香又解腻。

  幸亏入冬的时候囤的多,不然还不够卖呢。

  贺子丰现在一看酸菜缸还剩下一半左右。囤的萝卜和白菜也快下去一半了。多亏他们囤了,可省了不少的银子!贺子丰打算过年的时候再给张师傅封一个大红包,铺子里自从有了他就没让自己操心什么。

  不光是堂食,他们卖的最多的是张师傅炒好料,被装进食盒里,被大户人家的小厮买走。

  大户人家都有专属打造的铜锅,或者一家人围着吃,或者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边赏雪一边吃肉。比在二楼闹闹哄哄吃的舒服。而且他们用银炭一直加热,炖的也更酥烂。越冷的天,卖的就越火爆。

  听闻有钱的人还会一次买上十份儿,现在冬季寒冷,把什么东西放在外头没一会儿就冻结实了,根本不会坏。想吃的时候随时用就行,化开跟新买的一样。

  总有一些食客,吃饭的点跟别人不一样。等心血来潮想吃这一口的时候都已经是深夜了。铺子都关门了,但要是提前买回去冻上,哪怕是后半夜把人闹起来,都能吃上一顿。

  现在外送,最火的除了他们牛羊肉锅,最出名的就是他们家的酸菜。味道跟各处吃到的都不一样,脆爽酸香,加到这个锅子里特别合适,要是再淋上这边蜜汁的辣酱,泡米饭都能吃三大碗。

  贺子丰最开始就是做辣酱出来的,他们这个锅子卖的好,雇了十个人都忙不过来,实在是不想再增加个辣酱,但是过去吃过他们家做的东西的老食客找上来,就想吃这一口。

  尤其是冬天吃东西没味儿。舀上一勺辣酱无论是吃什么都好吃。

  贺子丰直接把方子交给了张师傅,张师傅不愧是掌勺的行家。被他这么一做,比原来的还好吃。现在一天就做二百瓶,每次大早上来二楼的人都是来买辣酱的,都十瓶十瓶买,就怕买少了不够自家主人吃。

  贺子丰见今儿格外寒冷,去了二楼,让他们做十个牛肉锅。放在食盒里,他要带走。

  回去之后给县太爷一份。朱捕头一份。往监牢那边送了两份。剩下的六份儿被底下兄弟们瓜分了。

  这么冷的冬天,吃着热乎乎的锅子,只觉得身上都暖暖呼呼的。

  没一会儿整个衙门都能闻到锅子的香味,贺子丰在县里的人缘好,没用吩咐自己那个休息室就被烧的热乎乎了。

  贺子丰躺在上面,他放下粮食那个心头大事儿,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二天,贺子丰是最早出去巡查的,派人过去接哨,现在站哨守城的人是最辛苦的。

  站哨的虽说两个时辰一换,但是两个时辰套上最厚的棉裤,也有些扛不住,身体被冻的透透的。

  贺子丰道:快回去休息吧,厨子给你们熬了姜汤。

  小衙役脸冻得发红,道:谢谢贺哥。这段日子没少锻炼。把他们曾经奢靡颓废的劲儿磨的快没了,如今衙役们被老百姓拥戴。

  这些小衙役经常接触县里的人,如今很有自豪感,这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就算给他们安排在辛苦的地方他们也不会像之前那样百般推脱。

  县太爷这样的人都每日早起巡查,朱捕头也勤奋了起来。大家也不敢偷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