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章(2 / 2)


  莲灯怕她的话被人听见,狠狠剜了她一眼,转转缩着脖子吐吐舌,朝她扮了个鬼脸。

  既然到了这里,便一一安顿下来。冬官向她们揖手,“若有什么需要,只管吩咐家仆。神宫的贵客,到我这里亦是贵客,万事不必客气。”

  莲灯忙拱手道谢,送走了冬官,便让转转和昙奴回房休息。她也算熬得住,在马车上颠簸半晌没有叫痛,放舟在旁看着她,低声道:“李行简的事,你打算如何处理?”

  她想了想道:“等我伤愈,我想再试一次。”

  放舟闻言蹙眉,“谁也不是傻瓜,既然第一次杀不了,就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如今城内风声鹤唳,就算你行刺时易了容,身上的刀伤怎么隐藏?你要在长安行走,随时都得做好被擒获的准备。”

  她沉默下来,隔了好久望向他,“那我只有回敦煌一条路了么?其实我自己也想过,现在这个当口,李行简定然比以前更警惕,莫说他的身,就连他的府第恐怕都不容易接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等,等上一年半载。可是这么长的时间,我担心会有闪失。”

  放舟没有应她,春日风大,呜呜钻进檐角和椽子底下,从每一个中空的角落挤进来,声势惊人。放舟只是看着她,她在灯下有种宁静的、安居乐业式的美,仿佛遭受的一切痛苦对她来说都是烟云,甚至挨的那一刀也已经忘记了。

  他曾经听老人说过三岁定八十,那时候并不真的相信这句话。他一直以为人会随着环境改变,不断磨砺棱角,或者成为一块璧,或者成为一块面目模糊的瓦砾。现在看到她,这些年来一点都没变,至少在他认识她的几年里依然如故。有时看着她,会莫名想起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情景。她和她的母亲站在阀阅底下,被几个家奴挡在那道朱门之外。她牵着母亲的手不哭也不闹,眼神坚定,表情平静,那时就是一块顽石。

  他虚虚笼着拳头放在桌上,下了狠心似的说:“我替你办妥,不就是一个御史中丞么,易如反掌。”

  莲灯抬起眼,想也没想便道好。

  放舟酝酿了半天的激愤,却被她一个字打得灰飞烟灭了。他以为她总会客套一下,比方说两句不忍连累你之类的,没想到居然连拐个弯都嫌麻烦。他惊讶异常,忍不住扬起声调嗯了声。

  她眨着眼睛道:“我说好啊。不过你先告诉我,我应该用什么作为交换。如果我能够承担,我们就成交,如果我支付不起,我也照样感激你。”

  放舟郁闷的地方不在这里,“国师说为你报仇,你为什么没有答应?”斟酌了一下笑起来,“难道同他见外,把我当作自己人吗?”

  她没想瞒骗,老老实实地回答:“在我眼里国师是神祗,神仙只能救人,不能杀人。”

  他更头疼了,“那我是国师身边的人,为什么你对我就没有半点敬爱之心呢!”

  莲灯仔细看了他两眼,“当初不相熟的时候你就说我们有婚约,这样叫我怎么敬爱得起来?国师和你不同,他一直端着,到后来就算他的所作所为再离奇,我也还是把他当神仙一样供在心里。”

  所以说人不能走错半步,一时的兴起很可能让你后悔莫及。放舟气恼地抱起胸,“这么说来神仙要好好保护着,杀人的事就应该让我这不怎么重要的人去办么?”

  “是你自己说要帮我的。”莲灯一本正经道,看着他气苦的脸,终于憋不住咧嘴笑起来,“我是同你开玩笑的,杀人的买卖怎么能叫别人相帮?我自己知道厉害,不会急于求成坑害任何人的。”

  这么一说他心里才好过了些,笑道:“小小年纪心眼倒不少,我是心疼你,不想看着你再去冒险。不管我们有没有婚约,你叫我一声阿兄,我拿你当妹妹一样看待,为你做些什么也是心甘情愿的。”他说着顿住了,犹豫着问她,“你同我说实话,你和国师究竟是怎么回事?”

  莲灯脑子里茫茫然,“我和国师能有什么事?”

  这个问题反问起来就难以回答了,他只得道:“我没有别的劝告,单提醒你一点,国师不能成婚。修道之人破了色戒,后果不堪设想。国师上了岁数,如果某天因你突然衰老,你要如何自处?”

  莲灯被他说得骇然,想想国师现在风度翩翩的样子,再想想他满脸褶子拄着拐杖的样子……她狠狠打了个寒颤。不过破色戒又是什么?是不是不能有任何亲密的举动?如果仅是这样倒也不要紧,就像养花,不能看它漂亮就摘下来又亲又揉。国师和花儿一样娇柔,什么都不用负担,只要天天用他的美貌照耀她就可以了。

  她稍稍挪动了下,“那么不碰他呢?他是不是会长生不老?”

  放舟耸肩道:“毕竟不是神仙,人的寿命终归有限。到了寿终正寝那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目前谁也说不准。”

  “那……”她谨慎地问,“国师闭关最长一次有多久,阿兄还记得么?”

  放舟细数了下,“好像是三年。”

  既然如此,再闭上三年应该也没有关系吧!莲灯忽然觉得很高兴,掖着被子思量,时局不利,先回敦煌避过风头,也是个很可取的办法。

  ☆、第35章

  放舟未逗留太久,这两天的事积攒在一起令人不堪重负,她又受了伤,还需安心静养。临走时嘱咐她几句,便反手掩上门出去了。

  莲灯乏累得厉害,迷迷糊糊睡着了,做了个很长的梦。梦里又回到那个熟悉的院子,庭院里草木茂盛,但出奇的寂静。她踩着落英走到房舍前,屋门半掩着,檐下的木地板上放着一套白釉红梅茶瓯,长柄的木勺搁在壶里,手把上挂着长长的穗子,被风一吹悠悠荡漾。

  似乎是没人居住,又无处不透显着别致,地方不甚大,但极具人情味……她想她也许住过这里,总觉得很熟悉,在记忆的深处,只是因为以前的一切回忆起来依旧朦朦胧胧,就像精瓷上落了灰,只看出个大致的型,看不清纹路一样。她仰起头张望,屋顶的黑瓦衬着蓝天,瓦当上的六瓣莲花清晰可见。又站一阵,没有上次摘葡萄的婢女,也没有款款而飞的蝴蝶。

  她对这里很好奇,视线落在拉门上。所谓的门,其实并不设防,没有锁搭和门闩,就像进深阔大的殿宇里用来隔断的屏风,纵/横几道木棂交织,桃花纸外糊着一层绡纱,只防君子,不妨小人。所以这里应当住着个与红尘没有来往的人,生活简单,心如止水。

  她提裙上前……奇怪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换了衣裳,低头看,碧绿的襦裙上系着朱红的丝绦,她的手又变成那双肉肉的小手,摸了摸发髻还是垂髫,所以应当还是十来岁模样吧!再要往前,身后传来脚步声,她回头看,一个穿着隐花裙的美妇立在那里,她有明亮的眼睛,克己的笑容。她冲口叫了声阿娘,忽然觉得不大对劲,却听她应了声,招手示意她过去。

  “明日我们再去试试。”被她称作阿娘的女人笑道,笑容里满含了希望,“我托人打听到了,他明早回城,无论如何这次要和他好好谈谈,我是不要紧的,重要的是你。”她轻轻抚摸她的脸,“你同我在一起会毁了一辈子的,回他身边去。你已经不小了,听阿娘的话,同他们和睦相处,将来许个好人家,过安稳无忧的日子。”

  她絮絮说了很多,莲灯不知道她在说些什么,迟疑道:“你认错人了。”

  她笑着在她鼻尖上一点,“每次都用这招,用多了就不灵了。”言罢深深看她两眼,蹲下身紧紧抱住了她,哀凄道,“阿娘也舍不得你,可是贪图一时安逸难免错过机会。不能再等了,你越大,他们越会有忌惮。”

  莲灯听得一头雾水,想问她口中的他是谁,要让她回哪里去。可是刚要张嘴,忽然听见乱哄哄的人声,院门上出现很多军士,手里攥着粗壮的麻绳,凶神恶煞地向她们走来。

  她被人手提了起来,用力摇晃,晃得头昏脑胀,然后她听见那个女人的尖叫,撕心裂肺地喊阿宁。她着急得厉害,可惜挣脱不开,忽然一个激灵醒转过来,耳边还留有她的呼喊。她心有余悸,惶然睁大了眼睛四下看,分辨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是梦,可是那么真实,的确发生过一样。

  她逐渐平静,开始回忆那个女人是谁,阿宁又是谁,难道是她遗失的记忆里曾经存在过的一部分吗?如果那女人真的是她母亲,似乎解释不通,百里济一生只有一位夫人,且夫妻恩爱毫无嫌隙,为什么到她这里就变成一出家宅悲剧了?所以一定是没有根据的,和梦较起真来也实在有点奇怪,可是心口钝钝的痛,隔了很久才慢慢放开。

  第二天一早昙奴就来看她,端了江米粥喂她。她问转转人呢,昙奴无可奈何道:“城里报晓鼓吵得她睡不好,现在出了城可算有救了。我看她没什么心事,正四仰八叉睡得香甜呢,当初不知交了什么霉运,捡了这个宝贝回来。”

  她嘀咕着抱怨,莲灯听了只是笑,“由她去吧,她这阵子也很辛苦,又遇见这样的事,心里必定难过极了。”

  昙奴嗯了声,嘴上不待见她,其实很心疼她。她们一路走来那么多的波折,无论如何相依为命到了今天。当初她中毒,莲灯又在神宫不知情,是转转背着她走过好几个坊院找到弗居。她虽然不会武功又常拖后腿,但也有患难之交难以割舍的情义,久而久之就像家人一样。

  “既然睡得着,就说明这个坎坷对她不算什么。倒是你,如今还疼么?”

  莲灯摇摇头说不疼了,“国师的药真有用,现在已经好多了。”趴得太久很难受,她自己支撑着身子坐了起来。透窗看到外面的日光,喃喃道,“我昨晚做了个梦……”

  昙奴把碗收到桌上,回身看她,“什么梦?”

  什么梦她也无从说起,皱着眉头思量很久,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她不说,昙奴也不追问,扶着桌子坐下来,轻轻喘了两口。

  莲灯见她脸色不好,心里立刻揪起来,“这两天遇见这么多事,什么都顾不上了。你吃药了么?瓶里的血还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