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节(2 / 2)


  老杨说跑着去自然要抄小道,道路两侧是延绵不断的山脉,偶有蝉鸣和鸟叫伴着他们。

  有些延伸出来过长的山间荆棘,老杨在前方边跑边用脚给他们劈开道路,早上雾气重,山间小道带着湿意,地上积累了许多掉下来的松针,踩上去“嘎吱嘎吱”作响。

  窄而长的小路一直向前延伸着,明黎小落后半步,踩着两人拉长的影子跟着跑,有那么一瞬间,她希望这条路,就像看到的那样,没有尽头。

  第36章 般配  可不,挺般配的。

  十多年前的向阳和今日的向阳, 终究还是不一样的。

  周六放假,但不少学生还是周六跑来了学校打篮球。如今向阳的操场已经被重新翻修过了,围墙也刷了粉, 至于教学楼,门全部换成了保险门, 后面的山开发了一小部分,修了个新的厕所。

  “我刚来那会儿,这的厕所是那种水泥墙,蹲坑的那种,每个中间放两块红砖踩上去, 还要担心砖头掉下去。”老杨踩着步子带两人往后山走, 指了指后操场道:“这原本是没有后操场的, 后来修的, 看到那个乒乓球台没,也是后修的。”

  说是乒乓球台其实有点勉强,这些台桌都是用修操场剩下的水泥搭建的,乒乓球打几个回合用力点很容易就碎了,厕所在乒乓球台后面不远,隔着中间还种了几棵松树, 有时她上厕所时, 还能看到一下课就冲出教室来占领台桌的同学。

  因为前几桌还算修的比较平整,靠近厕所的谁也不愿意去。

  后操场还没铺水泥,都是黄土和碎石,一到下雨天就不行了,后面用围墙隔着山林,但没多高,很轻易便能翻出去, 想逃课的学生基本都往这出去。

  霍昭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学校。

  他安静地听着老杨介绍,也不多话,偶有疑虑的时候才问几句。

  “是不是觉得太穷了?”老杨毫不在意地笑了笑,“我以前来的时候也这么觉得。”

  分明江川也隶属江市,但像是两个世界。江市的学校再落魄也比向阳大上一两倍,落魄一词也不过是形容生源比其他学校少一点罢了。

  “向阳以前不叫这个名字。”老杨从后山下来,穿过小学教学楼,边走边说:“以前没有名字,大家都胡同佑胡同佑小学的叫,像方言,反正也不知道具体写出来是什么字。”

  “然后我和老何合计了一下,改了个名叫向阳,挺表面的意思。”

  “向阳花,向着阳光生长,顽强的生命力,好好读书,摆脱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走出江川这一片小天地。”

  “这就是我对于来向阳读书的孩子最好的祝愿,最大的期望。”

  老杨像是不好意思般挠了挠他那头本就糟乱的头发,开怀道:“逛了一圈了,走吧我的两个小天才,去面馆吃面去!”

  面馆如明黎所言就在学校外不远,三人出了校门,明黎下意识地望向校门口那几个烫金大字。

  向阳中学四个字端端正正,用的正规楷体,刻在校门口左侧的柱子上方,以前无数次从这里进去也没觉得有什么,甚至不曾仔细的看过它,可现在有了另外一层意义,再看时,她觉得心间仿佛流过一阵暖意,烫得她四肢都热了起来。

  这些事老杨未曾透露过半点,她微微垂着头跟在老杨身后,生出许多感慨来,如果没有老杨,无法想象向阳会不会存在,但世事谁料得到呢?也许会有老李,老张,谁能说得准?

  但幸运的是,这么多人里,她独独认识到了老杨。

  “老板,生意来啦!”老杨中气十足还未到门口就叫了一嗓子。

  “杨老师啊,这是?”面馆老板正看着电视,听到声连忙站了起来。

  面馆老板是个退休的中年大叔,断了半条腿,据说是年轻时在工地被砸断的,具体已经不可考究,被老板打发了一笔钱后又靠着补助以及自己存的钱在这开了一家面馆,生意其实还不错,但休息日要冷清些。

  由于断了腿,这么多年也没娶妻,领养了个女儿,按面馆老板的话就是:“养个女娃娃嘛,以后嫁人就用不着我管了,如果有孝心嘞就给我埋了,要是养个男娃娃,还要操心他娶老婆生孩子,哪里够我这个老骨头折腾噢。”

  养女就在江市工作,对方倒也孝顺,每个月会回来,逢年过节也给大叔带了不少吃的用的回来,明黎以前有时放学还见过这位姐姐帮他看店。

  也挺好的。

  老杨自己先找了个位置坐下了,这才接话:“一个是我外甥,一个是我学生。”

  “还没听过你有外甥嘞,这感情好。”面馆老板笑了下,熟练地将面下进沸腾的汤水里,车侧头过来问他们:“想吃啥口味嘞?”

  “我要一碗牛肉面,你给我多加点木耳丝。”老杨毫不客气地吩咐。

  霍昭礼貌出声:“我和舅舅一样,谢谢老板。”

  明黎想了想,说道:“叔叔,我也一样,但不要木耳要豆腐。”

  “嘿,你们三口味还挺像一家人。”老板开着玩笑:“好嘞!多给你们加点肉!”

  小地方人性格总是淳朴的,老板说到做到,面一碗碗端上来的时候,上面铺了好大几块牛肉片,洒了许多葱花和花生,还有一些蒜末。

  面馆没招牌,但口味是真的不错,也不知道用什么熬的汤底,面条吃到嘴挺筋道又是刚出锅,三人吃得满头大汗。

  “我说老板,你这手艺越发是上进了啊。”老杨抹了抹嘴,吃得心满意足,“我记得刚来那会儿,你这面塌塌的我一碗都没吃下几口。”

  也许是老了就喜欢回忆旧事,老板被他这一句勾起了许多回忆,笑了笑佯装骂他:“那是你口味太挑了,说起来刚见到你时,你那一身打扮,我还以为市里头那个来巡查呢。”

  面馆老板没营业执照,那天老何带着他来这吃饭,差点闹了个乌龙,他继续说:“一晃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得谢谢你。”

  要说一起经历过向阳风雨的,当属面馆老板的养女。

  那会正是快办不下去了,许多家长讨伐学校要退钱,他牵着养女在家门口观望,养女正在读初三,成绩不好不坏,但肯定有个高中读。面馆老板是去过许多大城市的,又经历许多,自然想自家娃娃还是读书好。

  养女眼巴巴地看着他,可学校办不下去他也没什么办法,两人对着叹气,就是这个时候,何老师带着老杨来这吃了一碗面。

  “害,说那么多干撒。”老杨拿着根牙签牙咬在嘴里,“都过去啦!您女儿嘞,这个月没回来?”

  面馆老板意识到还有孩子在,也没多说,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女儿最近找了个对象,说是等端午一起回来给我看眼。”

  “那挺好的啊,这过几年岂不是抱孙了。”

  “那得看他们,我管不了多少咯!”面馆老板拿着抹布给他们收拾了下桌子,将吃完的碗收走,一边念叨着:“希望遇到个好的,听说就是江市人,对方爸妈早就不在了,嫁过去也不用伺候人。”

  “要我说嘞就还是蛮好的,我自己也能照顾好自己,就想着她以后日子过好些。”

  许是许久没和人说这些,老板的声音有些哽咽:“人呐,这一辈子找个合适的人过太不容易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