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50章镜湖小学(1 / 2)





  镜湖小学,镜湖村孩子们就读的完全小学。

  学校设一至六年级,全校应有学生数292人,实际在校学生数186人。

  有近百个孩子舍近求远去了岭南中心小学或周边村完小就读。

  镜湖小学在全镇25个完全小学中教学成绩排名垫底,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严重落后。

  镜湖小学的地理位置太偏了,不在岭南镇通往县城公路的旁边,而是位于镜湖村姚屋组与镜湖组之间的一个小山坡上,离公路的垂直距离大约有一千五百米。

  小山坡不大,周边地势低洼,校园内建了四排瓦房和一个操场,就没多余的地方。

  碰上夏天发大水的年份,虽然小山坡不能被淹掉,但周边全是水。

  在今年的大洪水中,镜湖小学在七、八、九三个月,成了一座孤岛。

  直到九月二十八日,靠南面一个方向水终于退下去了,露出了陆地,镜湖小学才得以开学。

  正因为地理位置差,交通不方便,所以镜湖小学多年没有增建房屋,四排瓦房还是七十年代建设的。

  村完小属于镇村两级共建学校,镜湖村虽然因镜湖对外发包收入不错,但从来不往镜湖小学投入一分钱。

  镇村两级政府和教育局,年年喊口号,要搬迁镜湖小学。

  可是,口号喊了十多年,迟迟不见行动。

  镜湖小学师资力量也严重不足,全校只有两个在编在岗老师,另外聘用了四个代课老师,六个人教六个年级,一个人教一个年级。

  所有的老师一整天下来,没有一节课的休息时间。

  ……

  元月五日,早七点二十分,当刘慧慧骑车到达镜湖小学时,恍如回到了小学时代……

  学校没有院墙,一条上坡石子路是学校入口,刘慧慧小学毕业已经有近十年时间,但这里除了树木长高了之外,其他一切都没有变化。

  一辆摩托车停在一棵大樟树下。

  轻骑k90。

  这是菲琳姐的摩托车!

  刘慧慧的心情顿时大好,赶着自行车向摩托车跑去。

  刘慧慧刚把自行车停好,范菲琳从一个屋子里跑出来,招手喊道:“慧慧,快过来,王校长特别腾出了一间房子给你做办公室。”

  “菲琳姐,你怎么比我还早呀?”穿着一件大红袄的刘慧慧,像一只蝴蝶般,翩翩向范菲琳飞去。

  房间内,镜湖小学的校长王天保手持着一根长竹竿,竹竿顶上绑着新鲜的枞树枝。

  他戴着一顶帽子,昂着头,打扫着墙壁上的灰尘。

  王天保,镜湖村镜湖组人,今年五十五岁,五七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镜湖小学工作,至今已工作了三十年。

  另一个女老师拿着一把笤帚在扫地,她叫姚旺菊,娘家在姚屋组,婆家在丰凉镇。

  中师毕业那年她选择留在离家最近的镜湖小学工作,如今快要退休,还在为娘家旁边的孩子们服务。

  这两个老师刘慧慧很熟悉,王天保是刘慧慧读小学时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姚旺菊是刘慧慧的语文老师。

  那时懂事乖巧的刘慧慧深得两位老师喜爱。

  见到小学时代的两位恩师,刘慧慧连忙鞠躬问好:“王老师好!姚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