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葛朗台伯爵阁下_31





  “你还真是从来不做一笔亏本买卖。”维克托立刻就分析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不仅赚到了打折庄园,还赚到了免费代管!“但不管是什么方法,你不觉得,都有点慢吗?”

  这回夏尔犀利地盯了他一眼,想判断维克托说的是那些暴利的海外生意还是其他的,诸如国债。但考虑到拉菲特家族的发家史,维克托实在没必要让自己的双手沾上人血。

  那就是国债之类的证券……可这玩意儿,没有消息渠道的话,能输得赔上内裤。就算赚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最近时局动荡,一个搞不好,分分钟就变成泡沫经济,到头来一无所得。实业虽然也有风险,但相比起来就小得多了。

  这千万个理由,只变成了夏尔的一句精简回答:“我乐意。”

  从字面上,这话看起来很傲娇。维克托本就是那么一问,也没指望什么正经的理由;但听到夏尔平板的语气,还是有点遗憾。

  这时候有个小表情多完美啊,像只骄傲的小孔雀,肯定萌萌哒!

  虽然他没说出来,但夏尔猜出来了,不由得在心里撇嘴。在他看来,维克托不失为一个好的合作对象,如果对方不是那么致力于研究他、调}戏他的话。

  明明是个高富帅,却总是这么不要脸,你麻麻知道嘛?

  第28章

  接下来的几天,拉菲古堡里风平浪静。维克托和塞缪尔依旧专注在清点拉菲庄园的所有不动产,让人把它们登记造册、仔细核对;而夏尔有时候和他们一起,更多的时候则在跑自己的事情——

  波伊雅克村就在河边上。沿河一路向南,就能到达鲁瓦扬。这地方位于出海口附近,面对比斯开湾和大西洋,优质深水海港里停泊着许多外国商船。

  南美的木材,印度的香料,各种舶来品应有尽有。当然,也有对外出口的东西。因着波尔多葡萄酒的良好声望,出口大头就是它。从美国到英国,从西班牙到比利时,波尔多制造的奢侈品不仅是其他国家王公贵族们的最爱,也已经在新兴中产阶级里占据了白月光的地位,从来就不缺乏销路。

  简单地来说,只要东西够好,总会有人买。在这样的基础上,怎么投入都是值得的。

  这正是夏尔购入米隆古堡的目的。这只是个开头,他的目标已经瞄上了其他葡萄园。如果葡萄园产权纠纷、后继无人或者有意向拍卖,都是他介入的好时机。当然了,在这么做之前,他得先保证两点——

  第一,有钱买;第二,确实有效地提高葡萄酒的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后者。

  前一个问题暂且不提,后一个问题夏尔还真有点想法。

  人人都以为他没事时就在酒馆消磨时间,但实际上,在他结识的闲人当中,一位经常往返于美法两国的板材商已经满口答应他,下次来的时候给他带几株美国当地的葡萄藤。

  在这位商人看来,这完全是顺手的小事——葡萄又不是烟草,带个种子会被判死刑;而说到底,葡萄最好的不就是波尔多吗?夏尔要别地的葡萄藤也无堪大用,顶多哄哄小情人开心……

  但事实上,夏尔真没小情人要哄。他当然也知道,美国葡萄果实质量不如波尔多葡萄,但以他隐约的记忆,美国葡萄在耐病虫害方面要远胜于波尔多葡萄。举个例子,如果葡萄根部疾病流行,大多葡萄树减产直至死亡,而经过嫁接的葡萄树依旧能够丰收。

  所以他要那些,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做砧木的。至于怎么嫁接,米隆先生在这方面比他专业得多,显然不需要他操心。

  其实关于葡萄树方面的改良方法有很多,加砧木是最简单快捷的。另外还有别的影响因素,比如说土质、温度、湿度,这些夏尔都准备回巴黎请几个专业人士研究最合适的条件。

  经验积累加理论指导,不说堪比拉菲,至少能往上提两个档次吧?按照现在人们口头相传的分级标准,拉菲拉图之类的名庄是一级,米隆好歹能从四级混到二级呀!

  不过这事急不来,毕竟今年的葡萄都已经收了。在把维克托签了名、许诺随时可以兑现成金子的二十五万法郎出款单给米隆先生之后,夏尔就开始专心地处理之前遗留下来的事情了——也就是那一万五千桶酒。

  纪尧姆从巴黎来信,写明派出去的人都已经到了内地。这些人也已经和夏尔取得了联系,用驿站快信告诉他当地的实时情况。

  夏尔一一看过,发现事情都在轨道上。

  去奥尔良、图尔、帕瓦捷的人已经以他打听到的租金盘下了这些地方往巴黎方向的火车车皮。因为大众对新事物的接受没那么快,这生意性价比极高,比水路还省钱。

  然后,现在到了九月中旬,新酿的葡萄酒已经陆陆续续地上市了。不过每年的葡萄酒市场价都在波动,所以大部分葡萄园主还在持酒观望。

  “如果有人开价低于一百五十法郎一桶,该收的就收起来。”夏尔在回信里简短地写道,“不过这想必不太多,或者根本没有。那么就等着,什么多余的都不要做;不论别人问什么,都不要回答。”

  这是个普遍格式,只在发往索缪的那封上有所改变。“注意我的伯父。不需要看时间,只需要知道,在他出手之后,再过两天就可以收酒了。”

  夏尔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他确定,葛朗台没那么容易上钩——要知道,他伯父可是个世界名著亲戚呀!

  所有葡萄园主都压着手里的酒,想把酒卖一个高价,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他伯父那种掌握准确时机的技能。

  也就是说,等葛朗台高价出了手里的酒,其他人就会慌张。人心浮动,不出两天,酒价准跌,很可能一桶一百法郎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