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4章兴隆(2更)(1 / 2)





  “我们这儿的馄饨皮薄馅足,一两是四只,二两八只,三两十二只,如果十二只不够你还可以加成四两的。馄饨汤料都是秘制的,所以是按份算,二两的六文钱,三两的八文钱,四两是十文钱。”

  “给我煮碗三两的。”

  “姑娘是吃鸡汤的还是麻辣味的?”

  在山上尽吃鸡汤,都素淡死了,“给我碗麻辣的。”

  不多时,妇人就给上了一小碟小菜,一半萝卜、一半菜叶,“这是本店送的素菜,不算钱。”

  姑娘的生意经都是这样的,就像王大娘家的卤菜在拌的时候加素菜。

  到了这儿,还有一小碟送的小素菜当开胃菜吃。

  “听说这家铺子有些来头。”

  “来头?什么来头?”

  “这店家早前有个侄女名叫苏七娘,最是头脑灵活,又会琢磨各种秘方,还设计了近来盛行的小吃推车,府城那边的推车都是从这传过去的。这姑娘很能挣钱,赚到钱不忘乡邻,只要有困难的人家,就在家门口挂一只黄灯笼,她就会在夜里送来银子,就连十里八村因家贫没嫁妆的姑娘,无聘礼的小子,只要挂了黄灯笼,在上头写个大喜字,就能得五两银子。

  若是家中有病儿的,就写个康字,就能赠二两银子。

  连家中想读书没束脩的,写一个“书”字也能得二两读书钱。

  早前这店新开,没几个人吃,后来因着这随母姓月的月姑娘名声大噪。听说这家店的秘方是月姑娘琢磨出来的,都来捧场,一吃之后发现确实好吃,来的人就更多了。

  你看别家小吃店门前冷清,可这一家,从早到晚都有客人。”

  来人沉吟了一下,“这么说,这位月姑娘倒是个情义双全的奇女子。”

  “说起她的故事,这在百里县可是出名得很,知恩图报,富贵不忘乡邻,可在这之前,也是一个苦命女子。”

  说故事的人有些忌讳店里人。

  谁曾想,那年轻的妇人道:“没事,没事,你们说你们的,我家七妹以前的事,早不是什么秘密。以前,我们家怪对不住她,见她被欺负,还袖手旁观,如今家里日子过得好,都是托她的福。她有了本事,没忘家里人,还提携一手,是她有情义。客官只管讲,若是说得不对,我再纠正。”

  听的人道:“这么说,这家人倒是坦诚得很!”

  年轻妇人道:“以前可是糊涂冷漠着呢,以后啊,再不会了,人还是要善良勤劳些才是根本。七妹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改了就好,就怕知错不改,这才是可怕呢。”

  店里的人都微微点头。

  秋菱的馄饨送来了,她捧过馄饨先是闻了一下,取着筷子开吃。

  旁边桌人的在讲苏七即现在月姑娘的故事,从月姑娘父亡娘逝被家里人欺负开始,一个年幼的小姑娘如何干完全家的家务活,如何被不良三叔贱卖算计,当时她的大伯又如何的冷漠等等。

  那年轻妇人倒是坦然得很,早前第一次还有些羞愧,第二次就是不好意思,等到第三次之后,大房的人就学会了坦诚面对,这种坦然反而让镇上与邻里高看几眼。

  这是苏光宗给全家人下的令,上至孙氏,下至苏六娘都照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