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节(2 / 2)


  谢轻尘举斛对崇徽帝说道:“臣妾不知今日竟能见到绪风, 实在大喜过望, 先敬陛下一杯。”

  一入宫门深似海, 妃嫔甚少能够见到家人,而谢轻尘今日已接连见过母亲与胞弟,怎能不欢喜。

  崇徽帝笑道:“谢恩就免了,先听绪风吹上一曲才是正事。”

  谢轻尘也淡淡地一笑,问谢绪风:“你今儿准备吹什么曲子?”

  谢绪风垂首道:“陛下娘娘一听便知。”

  话落,便取出他的杏花疏影箫来。

  琼楼里雕木蟠龙,金栏彩幕,灯火通明。

  正殿两旁席座皆是亲王宗室,谢绪风站在大殿中央,层层叠叠五色斑斓的灯火仿佛被他吸引,悉数投射于他身上,他一袭紫色大科绫罗官服,却偏生让人觉出“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出尘意味。

  寒风微荡,烛火摇曳,大殿内外一片肃然。

  一串音符悠悠飘荡出来。

  这是江柍第一次听谢绪风吹箫。

  箫声响起,她的心就沉了下来,恍若置身春日江南,暮色已晚,她一人临江晚眺,见熏风拂涟漪,吹散了倒映于波心的残阳。而后只听他的曲声稍有凝滞,转瞬后又回归婉转,似是圆月升起,遥挂于青山之上,月光照拂下来,花枝投下婆娑影,如此幽静,倒让她生出淡淡的乡愁来。

  谢绪风一曲,吹的是《春江花月夜》。

  此曲乃是唐代张若虚的名诗,素有“孤篇压全唐”的美名。前人或用玉笛吹奏,或以琵琶独奏,用箫声演绎的还是头一回,倒是更显清丽悠扬。

  一曲而毕,崇徽帝率先鼓掌,已然龙颜大悦:“‘谢逍之曲天上有’此话名不虚传!赏!”

  谢逍乃是谢绪风的本名,因“逍”字犯了沈子枭的名讳,后来才改叫“绪风”,此前沈子枭念谢绪风当得起一个逍遥的逍字,便准许他无需改名,另用“绪风”为表字,原先的表字改为号,称“霁川居士”。只是众人仍忌讳着,还是轻易不唤谢绪风的本名。

  崇徽帝将自己的御酒赏赐给谢绪风。

  沈妙仪叹道:“此曲怕是到明年也让人回味无穷,‘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真是妙极了。”

  郡主便道:“公主所言甚是。”又转而问向江柍,“方才见太子妃娘娘听得甚是陶醉,不知娘娘有何感想?”

  江柍未曾想到自己竟会被人点到,连忙一笑,说道:“此曲甚妙,只是

  “只是什么?”沈妙仪有些情急。

  谢轻尘也问:“太子妃有话直说便可。”

  众人无不看向江柍。

  而江柍只淡淡扫了眼谢绪风,见他亦凝望着她。

  任何一个演奏者,无不关心听众对其评价,想来谢绪风也不例外。

  江柍便笑道:“回禀父皇,儿臣只是听出国公爷在吹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二句时,似乎气息不足。”

  众人皆是一怔,一时间面面相觑。

  沈子枭这才在今晚第一次转头看了江柍一眼。

  却没有说什么。

  沈妙仪自是愤愤难平,连规矩都忘了,说道:“怕是娘娘想显出自个儿与众不同吧?怎地就你听出错处,满殿的人都未听出?”她顿了顿,看向崇徽帝,“包括我父皇。”

  一直未语的沈子桓忽而插话道:“难不成父皇的耳力还不如你吗。”

  此言可正是触到关键之处了,言外之意是说,你江柍出尖冒头,竟越过陛下去,这可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吗?

  大殿森然的让人发冷,星垂和月涌都打了个抖,忧心看向江柍。

  江柍神色自若,正欲解释。

  谢绪风忽然向她一揖,说道:“娘娘好耳力,微臣近日偶感风寒,气息大不如昨。”

  这个被评价之人却偏偏最是潇洒谦逊。

  语毕,又看向崇徽帝,跪地行礼道:“陛下怎会听不出微臣之错,只是体恤微臣罢了,微臣感念皇恩,多谢陛下。”

  崇徽帝眯了眯眼睛,只是未语。

  江柍起身,向崇徽帝福了福身子,说道:“父皇,请容许儿臣把话说完。”

  崇徽帝便问:“你还有何言?”

  江柍笑道:“儿臣是想说,此曲甚妙,但于儿臣心中,此曲却不是妙在十全十美上,而是好在那两个气息不稳之处。”

  谢绪风微怔,不由再次望向江柍。

  只见江柍笑容坦然。

  她看着御座旁的一瓶洒金梅,缓缓说道:“就如这瓶梅花,因着是活物,纵然花枝错乱,也有肆意生长之美。”转而又望向御座之后的屏风,“而那屏风上绣的梅花,花枝有序,花朵饱满,美则美矣,却毫无生气。”

  说到此处,江柍顿了顿,才接着说道:“正如国公爷的箫音,太完美反倒是不完美,美中不足反倒是完美,我正是在那气息缭乱之处,听出曲中真挚之意,万般动容,久久回味。”

  “……”江柍话落,大殿内依旧鸦雀无声。

  谢绪风自知不该如此直视江柍,可他早已在她的话语中失去自我,忘记移开目光。

  一个人何其有幸才能觅其知音?

  没人能体会到他此刻的震撼,恍若烛花爆裂之时,那一刹那的炙热,密密麻麻塞满了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