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3章





  两人不知道她们讨论的人此刻正好在研究院的会议室里争吵。

  温思雅是海云一建的建筑设计师,也是这次海云一建的代表人。

  她皱紧眉头直接道:“你们说的根本不可能实现,又要考虑容纳整个海云市的人, 还要能抵抗天灾,民众在里面住还不能出现心理问题。”

  尤其是不出现心理问题这一个条件, 让整个建筑方案的设计难上加难。

  本身人在狭小黑暗的环境就会产生压抑的情绪, 但要足够的空间容纳那么多人, 就必定有黑暗狭小的房间。

  国家派来的专家也很无奈,可是这是现在最好的办法。

  一个省市是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慢慢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七个月肯定来不及重修整个省市的建筑, 那不就只能建基地。

  专家犹豫道:“要不这个我们先放一放, 先满足可持续性和独立性。”

  基地要有可持续性和独立性,也就是说基地需要能够自给自足, 所以基地里面居住的时候要能满足能源供应、生活物资储备、医疗救助等。

  温思雅这下终于松一口气, 除了医疗救助问题会比较困难,剩下两个条件都很简单。

  “能源供应和生活物资储备好解决, 我们完全可以建造地下空间存储能源和生活物资。”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随后道:“但医疗问题有点困难,目前龙国一个区县就有十几二十个医院,其中还不包括小区里的诊所和路边的药房, 每个医院分摊一点压力整个城市的医疗才在正常的运转, 甚至就算这样偶尔也会有医疗资源缺少的问题。”

  她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如果追求足够大的医疗空间, 那居住空间势必就会减少。

  几个专家已经开始感觉头疼, 可基地不得不建, 国家也不是非要追求一个很完美的基地,只是希望能满足的基础条件尽量满足。

  “我们先满足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医疗也是,什么手术室这些暂时都不在考虑范围内。”

  医疗他们只需要最简单的药房以及诊室,诊室也不需要分的太细,能满足基本需求就行。

  温思雅终于点头,不需要做手术那就简单许多。

  “反正基地一定要先保证水电和遇到火灾的时候的需求。”

  这个条件简单,刚才谈那么久,她还以为国家现在就要求所有设施都必须完整且完美。

  “这些基础设施我们肯定都会考虑到,不会因为台风或者洪水就导致停水停电。”

  专家们也终于能松一口气,这些能满足就算踏出一步。

  建造方案一天肯定没法确定,所以接下来几天两方人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讨论了一个遍,最终敲定出一个初版方案。

  而海云一建也在方案审核完毕之后开始在国家买下的地皮处建造。

  海云一建超过四分之三的人都参与了基地建造,只为能以最快的速度建成。

  上次参与过新农科院建设的张建国已经彻底不明白国家在考虑什么。

  修建农科院他还可以认为是海云市农业比较发达,老农科院空间不足,可是建造基地能有什么原因。

  张建国忽然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过的世界末日的猜测,他抬眼看守在周围的军人,觉得世界末日还真有可能。

  据说他们公司还有一批人是去加固医院,种种迹象都透露出不同寻常来。

  不过签了保密协议,他也不能跟别人说自己正在参与的项目,只能自己在心里琢磨一下。

  “快点把帐篷搭好,搭临时板房的也快去,马上就要开工了!”远处已经有人在喊开工。

  张建国赶忙站起身,也不再想其他的。

  建造基地的动静这么大,当然也会有海云市的市民注意到,不过国家已经提前准备好,在这里的建造项目全是以一家新成立的房地产公司的名义在建造。

  所以发现的民众也只以为又是一个暴发户准备搞房地产。

  海云市的基地建造项目就这样光明正大的开始进行。

  而其他省市经过国家的评估调查也确定好要选择的建筑公司,建造方案可以使用海云市确定的方案,再根据当地的天气和地理条件修改一些地方就可以。

  “避难所”开始建造,再加上三月份暂时没有什么省市会出现长时间天灾,国家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考虑其他问题。

  第一个考虑的还是耽误很久的医疗保健问题。

  ……

  自从上次许槐桑把种植出的优质和变异药材给药研所之后他们就一直在研究这批药材。

  药研所时最新成立的机构,农科院派来的人专门负责特殊药材的种植,而中医药管理局的人负责药材性能研究。

  药研所的人基本都是二月份归国的,刚一回国就被派到药研所。

  顾琛是农科院派来的人,主攻的方向是药材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他手里拿着一株变异的甘草正在研究。

  他这里有农科院给的关于变异红薯的研究过程,可是药材和农作物种植方法不太一样,所以对于药材的研究还是要他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