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双璧》作者:九月流火第111节(1 / 2)





  “与双璧组队,共同调查长安爆炸案。”

  第121章 正名

  京兆府。

  阳光如金粉般,灿灿洒满整座宫殿。京兆府难得如此热闹,众官吏齐聚一堂,各个屏息凝神,如临大敌。

  明华章带着明华裳入内,京兆尹看到,皱眉道:“明少尹,议事重地,无关之人不得入内。”

  明华裳跟在明华章身后,眼睛飞快掠过众人表情,悄悄拽明华章衣袖。

  她平时仗着少尹妹妹的身份混迹在京兆府里,其他人看在她不惹事又确实言之有物的份上,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她光明正大走入议事厅,将这件事挑到明面上,那就太出格了。

  她想说要不算了,明华章也初入官场,没必要因为她树靶子,等他们商议完后,明华章再转告她也是一样的。

  明华章在衣袖下安抚般握了握她的手,然后抬手给京兆尹行礼。他身姿如松,不卑不亢,做着最端正标准的礼节,说出来的话却丝毫不见礼让:“京兆尹,下官正想禀报,舍妹不是无关之人,而是我请来的帮手。”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众人交头接耳,京兆尹脸色更难看了,怒骂:“荒谬,堂堂京兆府,岂需外人指点如何破案?何况她不过一女子,让她登堂议事,才是亵渎官威,贻笑大方!”

  明华裳眼睛圆睁,清眸如鹿,旁边人看了心生不忍,劝道:“京兆尹您消消气,小姑娘好奇,想听听官府如何办案,情有可原,您别吓着了她。明少尹你也是,你便是再心疼妹妹,也不该领她到议事重地……”

  明华章抬高声音,声音郎朗,压住了众多帮腔的、煽风的、和稀泥的杂声:“我今日带她来,并非以兄长的身份,而是以京兆府少尹的身份。怪我先前没说清楚,昨日京兆尹可能有些误会,将她从回春堂现场赶走。如今我当着大家的面说明白,她在破案一途上的天赋远超于我,如今爆炸案凶手还逍遥法外,要想尽快破案,就要不拘一格接纳人才。她,便是京兆府应当笼络的人才。我带她来京兆府,是想借她的帮助尽快破案,而不是因为所谓的宠妹妹。”

  堂中众人更震惊了,议论声纷纷,如今是女皇当政,谁都不敢明说女人不行,但,她一个闺阁女子,绣绣花便罢了,破案怎么能行?

  明华裳抬眸,不可置信又受宠若惊地看向明华章。

  昨日她被京兆尹从回春堂赶走时,其实有些灰溜溜的,她不想给明华章添麻烦,见了他什么都没说,还是一概的活泼说笑。明华章也没问,她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明华章当时没有安慰她,却在隔一天当着所有同僚的面,这样强硬地给她撑腰。

  她不是什么人的妹妹,当她站在命案现场的时候,她就是明华裳。

  有些话他从来不说,总是自己默默

  做好。至于她知不知道,感不感激,他并不在意。

  京兆尹被人当面顶撞,气得不轻。他手指着明华章,想要开口说话,却忽然捂住胸口,剧烈咳嗽起来。

  周围衙役连忙上前扶住,他看到京兆尹帕子上的红痕,骇然一惊:“京兆尹……”

  这时候外面传来“太子到”的唱喏声,京兆尹冷脸收起帕子,哑声道:“本官没事。去恭迎太子吧。”

  太子来了,明华章也不好再说,平静地收回手。他垂眸看向明华裳,温声道:“没事的,京兆府这边有我处理,不用担心别人说你。”

  明华裳看着他温柔包容的眼睛,露出笑意,主动握住他的手:“好。”

  他们两人走到门口,随着众人下拜:“参见太子。”

  太子一身红袍,身后跟着詹事府幕僚,最后方是羽林军。谢济川一袭浅绿长袍跟在太子侧后方,越发冷得像柄刀。他看到明华章并不意外,但看到明华裳也站在旁边,却着实讶异地挑了挑眉。

  太子现在心烦极了,哪有心情摆排场,随意挥手道:“免礼,都起来吧。”

  众臣谢恩,次第起身。太子沉着脸往议事堂里走去,京兆尹紧随而去,其余人相互拱手问好,和和气气寒暄:“请。”

  明华章站在仅次于京兆尹的位置,而谢济川却站在太子的队伍里。双方一主一客,谢济川随太子走过时,两人视线一晃而过,各自如没事人一般移开。

  官员们相互寒暄,没人留意明华裳。江陵走近,撞了下明华裳:“你怎么在这里?”

  明华裳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你能在,我为什么不能?”

  任遥从后面走过来,压低声音呵道:“行了,现在在外面,别被人看出来。”

  明华裳暗暗耸肩,这时候明华章从人群回头,寻找她在何处。明华裳立刻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二兄,我在这里呢。”

  明华章扫了眼后方的任遥、江陵,没有表现的很熟,淡淡道:“我们走吧。”

  太子率先入座主位,其余人按官秩大小顺序落座。太子连过场话都懒得说,开门见山问:“凶手有头绪了吗?”

  京兆府众人默然,若他们知道元凶是谁,何必还坐在这里呢?

  京兆尹殷勤地给太子和羽林军讲述案件大致情况,将他们的猜测、进度毫不藏私禀报给太子。

  然而,京兆尹都没怎么去过现场,这些信息其实是明华章查出来的,现在三言两语,就全成了京兆尹的功劳。

  出现场的人默默扫了眼明华章,无人说话,明华章神情淡然,像尊玉雕一样清冷从容,无情无欲。明华裳怕控制不住脸上表情,悄悄低下头,思绪忍不住放空。

  第二起爆炸发生后,明华裳就知道这事必然会惊动宫里,女皇肯定会派玄枭卫暗中调查。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明华裳便顺水推舟,主动请命接手此事。

  她为了日后传递假消息方便,还特意申明需要援助,没想到宫里如此阔气,直接把他们组调过来了。

  甚至女皇为了能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出现在一起,把东宫、左羽林军、京兆府组合在一起,这样谢济川、江陵、任遥不需要做多余动作,就能自然而然参与调查了。

  可见女皇是真的很看好明华章,估计女皇以为纸条是明华章递上去的,才会有求必应。如此独得圣恩,难怪有人想杀他。

  明华裳苦中作乐地想,至少能证明,暴露双璧身份的人不是女皇。明华裳一边欣慰女皇如此信任明华章,只要不出意外,日后青云直上不在话下,一边又忍不住担忧。

  皇帝和臣子自古以来都在不断斗争,君权太强,皇帝会被累死;君权太弱,皇帝又会被架空。女皇的情况更特殊,满朝文武是她必须仰仗的臣子,也是前朝余孽。

  所以,她想出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掌控整个朝堂,那就是玄枭卫。

  女皇要一群隐藏在民间、没有任何政治能量的探子是没用的,与其说她在培养密探,不如说她在通过玄枭卫选拔能为她所用的人,然后通过科举、举荐等操作将人放在朝廷关键岗位上,间接控制庞大的国家机器。

  就明华裳知道的,京兆府、东宫、御史台、羽林军都有女皇的暗探,她没接触到的地方,不知还隐藏着多少。靠这些人告密,或者叫监视,女皇便能随时掌控臣子的心思,将权力牢牢攥着自己手中。

  女皇在世时,这些暗探自然有恃无恐,用脚趾头想也能知道,女皇肯定更愿意提拔自己的人,所以实际上是玄枭卫的臣子升官更快,待遇更好。然而,等女皇的统治结束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