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双璧》作者:九月流火第142节(1 / 2)





  是啊,他姓李,章怀太子唯一的儿子,寄养在臣子家已是迫不得已,怎么可能用臣子的东西呢?旧衣旧物没必要收拾,国库里有的是新的。

  那一天兵荒马乱,无论明家还是外界都乱成一团,明华裳没来得及和明华章说什么,他就被人群簇拥着走了。后来明老夫人得知真相后大发雷霆,二房三房各怀鬼胎,下人们议论纷纷,滋生出各式各样的流言蜚语,明华裳疲于处理家事,根本没时间关注明华章。

  现在,应当叫他李华章了。

  明华裳抬头,半个月未见,却恍如隔世。他穿着群青色圆领袍,腰间一根黑色蹀躞带,修长磊落,容色照人,站在树下犹如清晨日出时的远山,清冷又温柔。

  他低眸浅笑,耐心细致一如往昔,明华裳却率先注意到他身上的祥云龙纹。

  他穿衣风格和以往没什么变化,还是喜欢清冷干净的色调,但细节处却不动声色地提醒着,他们不一样了。

  他如今是雍王,按朝廷典仪皇子才能封二字王,皇孙都是三字郡王,比如临淄王。但李华章却跳了一级,和相王、魏王等叔辈同等地位。

  更不必说他的封地是雍州,雍州乃长安所在地,这一点,便是最受宠的魏王都远远不及。女皇这样做,固然有补偿二儿子的心理,但更多的是向外界传递信号,丹凤门血案的影响结束了,她不会再追究李家人的罪责。

  李重润和永泰郡主死后,虽然李家没人表达怨恨,但这就像一道溃烂发脓的伤,深深横亘在女皇和李家之间。女皇大肆封赏李华章也是在做给李家人看,她用这种方式,来抚平杖毙李重润的创伤。

  而且,章怀太子当年是以谋反罪名自尽的,现在女皇却将章怀太子的儿子封为“雍王”,还让李华章搬入李贤旧宅,也是在暗示她已和章怀太子和解,不再介怀当年有人在扬州打着章怀太子名义反周复唐的事。章怀太子到底是不是谋反,可以重新商榷了。

  女皇这一系列动作都在怀柔李家,相当于对天下人承认下一代皇帝姓李,武家不会出第二个皇帝。

  她已经默认了接下来李武之间的政权交接,大周王朝,将终于她这一代。

  女皇的态度就是朝廷的态度,这段时间雍王府格外热闹,李华章忙着应付各方访客,实在抽不出空来镇国公府。今日他得知镇国公府要去上香,强行推掉所有拜帖,过来陪明华裳出行。

  家里女眷出行,做兄长的当然要全程护送。他压抑着心底的雀跃,然而,他却看到她后退一步,低着头行礼:“参见雍王。”

  李华章手还停留在半空,他顿了一会,伸手去扶她:“裳裳,你这是做什么?”

  “君臣有别,礼不可废。”明华裳扫了眼身后的丫鬟,说,“雍王殿下来了,怎么不禀报?”

  “都是自家人,有什么可通禀的?”李华章察觉到她躲开,硬是握着她的手臂,将她拉到自己身边,说,“我既叫镇国公一声父亲,他便终生是我的养父,你自然也是我的妹妹。怎么,才几天没见,就和兄长生分了?”

  虽然没人直接看过来,但明华裳感觉得到,许多人都在注意这里。她越发尴尬,悄悄挣扎,试图把自己的手抽出来:“雍王说笑了,您的妹妹是各位郡主、县主,臣女不敢高攀。”

  李华章看着她紧皱的眉心,到底不舍得为难她,任由她像躲避洪水猛兽一样远远逃开他。哑巴了许久的明老夫人终于坐好了,派人过来传话:“二娘子,该出发了。”

  明华裳点头,对着李华章囫囵行礼,头也不抬地溜走。李华章没再阻止,她转身后,一阵风从身后吹过,吹落满树繁花,他的声音夹在其中,轻的仿佛明华裳错觉:“如果不是妹妹,是其他身份呢?”

  进宝等人大气不敢喘,鹌鹑一样跟在明华裳身后。等上车后,如意才欲言又止问:“娘子,二郎君这是什么意思?”

  吉祥立刻瞪了她一眼:“什么二郎君,那是雍王。”

  如意拍了自己的嘴一下,连忙改口。明华裳扫到她们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却竖着耳朵的脸,假装在看外面的风景,随意说:“雍王是个知恩图报的君子,来还父亲的养育之恩而已,不必多想。”

  丫鬟们低低哦了声,表情都有些失望。

  二郎君离开明家后,曾经超然至上的长房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镇国公立了功毋庸置疑,虽然女皇没什么表示,但明眼人都知道,等将来李家人掌权,定然会褒赏镇国公府保护章怀太子遗孤之功。

  然而,镇国公却有一个致命问题,他没有儿子。

  镇国公府落到了和曾经的平南侯府一样的窘境里,但平南侯府祖坟冒青烟,破天荒出了位女侯爷。然而任遥是从小当男孩教养的,她多年苦练任家枪,拼上性命立了救驾之功,天时地利人和都撞到一块,才破例以女儿之身继承侯府。

  这种事情就像女人称帝一样可遇不可求,千古以来唯有这么一次,任家可以,不代表其他府也有这份幸运。镇国公要想保住明家的爵位,多半要过继一个儿子,巧的是,二房、三房都有年龄合适的男郎。

  二房是庶出,明老夫人不可能让庶子的儿子继承家业,最终这个男孩多半要从三房选。等这个孩子过继到长房,就算从礼法上说明华裳才是他的姐姐,但人家肯定更向着自己的亲娘亲姐。

  深宅大院里风向变化得极快,这些天已有人悄悄往三房跑了,隐隐露出明妁才是真正的公府千金的苗头。进宝等跟随明华裳多年的丫鬟自然很不忿,但是架不住形势比人强,明华裳确实没有兄弟,镇国公在世时能宠着娘子,等镇国公离世呢?

  但如果明华裳能嫁入皇家做王妃,那一切就都不一样了。雍王在明家长大,和娘子有一层兄妹情谊在,镇国公又对雍王有恩,如果娘子能嫁给雍王,那下半辈子就安妥了。

  今日镇国公府出行,雍王大清早就来了,明家那么多娘子在,雍王只往明华裳身边走,可见雍王还是念着情面的。明明之前二娘子和雍王很亲密,现在却突然冷淡起来。

  丫鬟们心里觉得可惜,她们面面相觑,想劝又不敢劝。明华裳就当没看到丫鬟们的眉眼官司,一心看着窗外景色。

  然后,她就看到李华章站在明老夫人的马车边,正认真听老夫人说话。明妁依偎在明老夫人身边,娇憨问大昭国寺有多远,路上要走多久,李华章一一耐心回答,温和守礼,进退有度,像一位最可靠的兄长。

  明妁娇声道谢,银铃一样的笑声隔着这么远都能听到。明华裳突然觉得心烦,面无表情放下帘子,靠在车厢上闭目养神,索性眼不见心不烦。

  李华章耐着性子应付明老夫人,一找到机会就赶紧离开,并默默在心里做了标注,以后要绕开这一区域,省得再被叫住。

  他其实对明老夫人的印象并不好,只不过看在镇国公的面子上,始终以礼相待。他心里认可的亲人,唯有镇国公和明华裳。

  苏雨霁因为他的缘故被送到乡野,算是半个吧。但他对苏雨霁更多的是补偿,他发自内心亲近的,只有裳裳。

  可惜……他往明华裳的马车上看了眼,她的车帘紧闭,看起来完全不欢迎打扰。李华章怕惹她厌烦,便小心保持着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默默伴随着她。

  马车很快启动,车队驶出镇国公府,浩浩荡荡汇入大街。他们要先去接苏雨霁,再去大昭国寺。这些年李华章习惯了镇国公府世子这个角色,理所应当事事当先,照顾所有人,他停到巷口,下马去请苏雨霁,镇国公想和他一起去,被李华章拦下了。

  李华章说:“国公,现在她还对公府有芥蒂,不能逼之过急。您毕竟是她的父亲,若您去接她,您觉得没什么,但落在其他人眼里,日后会说她不孝。还是我去吧。”

  镇国公原本蠢蠢欲动,听到李华章的话后迅速冷静下来,他叹了口气,说:“还是你想得周到。那就有劳你了,她脾气犟,你多担待些。”

  李华章道:“这是我应做的。”

  李华章去巷子里敲门,门很快开了,里面露出苏行止的脸。李华章和苏行止对视一眼,彼此既意外又不意外。

  苏行止知道苏雨霁的新住址后,立刻就来找她了。苏行止没有提及那夜的争吵,还是像以前那样为她洗菜、做饭、打扫院子,区别是这回天一黑他就主动离开,没有提过让苏雨霁回家,自己也不会留宿。

  他默默用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苏家不是苏雨霁的家,镇国公府才是。她应当回到明家,不需要觉得难以启齿或有道德压力,他知道自己是外男,远远配不上苏雨霁。

  只要在她还没回家的时候,能让他继续照顾她就行了。一个女子独自住在外面,毕竟不安全。

  苏行止表现得如此淡然,苏雨霁也拉不下脸提及那场吵架,两人就在这种诡异的平静中相处。今日镇国公府要来,他们两人都知道,以苏雨霁的脾气绝不可能来给李华章开门,但她又答应了明华裳出门上香,太不近人情也不好,最后只能是苏行止来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