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零三章 天助汉军(2 / 2)

有这一两个月,张远可以在黄土城墙后面修一座石头城墙。

而且现在修建这么一堵城墙,还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一举两得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现在可能苦了这些民夫跟奴军,但是修建起来之后,他们在夜里就不至于被冻死。

近十万人修建城墙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很多奴军本来就是工匠,搞起这些活来甚是得心应手。

肉眼可见的速度,一道五里长两米宽两米高的黄泥城墙就这么拔地而起。

军臣看到之后都不敢相信,早先他以为张远派来的使者是来威胁他的,结果张远还真的搞出来了这么一道城墙。

这城墙恰好给了军臣退兵的机会,张远也没想到自己给了军臣一个台阶。

要塞对于任何骑兵来说都是不愿意面对的。

张远手底下的人还在完善这道城墙时,匈奴骑兵竟然就这么撤军了。

至于他们要去哪,就不是张远需要考虑的事情。

“游骑将军,匈奴人退了,我们还要修建这座城墙吗?”

“修,建一座要塞,城墙要有一丈高。

往后这里我们必定要派重兵把守,如此一来河套还有河南地就再也不会受到匈奴人的袭击。”

“那我们还去头曼城吗?”

“等待前将军归来,我们再进行商议。”

公孙贺点点头,他就是怕张远在这种天气里还要坚持北上。

公孙贺夺取的楼烦王的物资还有俘虏的人都已经押送回长安。

现在北上,那么对动物皮毛的需求就会增加,而他们现在没有这些东西,再从别的地方调,还不如等待天气回暖。

按照时间来算,卫青如果碰到了李广,那么李广早就应该到了高阙,可是一直都没有看到从南方来的汉军。

这段时间就跟卫青张远刚到高阙的时候一样,每天都有异族人像没头苍蝇一样撞到高阙这里来。

眼看着都已经到了二月下旬,张远也没什么耐心,便向南边的龟兹城派了人。

张远需要知道一点关于李广也好或者是卫青的消息。

古代打仗消息不畅通这一点实在是难受,可不分兵又不能让战果达到最大化。

两难的问题。

结果张远派出去的人还没离开一天,从南边就传来了轰鸣声。

是骑兵!

是卫青回来了。

张远从未这么期盼过一件事情。

可能内心深处期盼更多的是希望战事能够提前结束掉。

卫青领着骑兵回到高阙也傻了。

这才离开十天左右,突然冒出了一道城墙。

阳山的天气已经转暖,所以卫青不知道前几天温度突然降低的事情,连匈奴大单于军臣来了之后又离开的事情也不知道。

战争的痕迹已经被这道城墙挡在了外面。

“恭贺前将军得胜归来!”

张远是由衷的为卫青感到高兴。

“哈哈,那白羊王实在太过于狡猾,我与他在沙漠里捉起了迷藏,最后还是把他逼到一个湖泊边缘。

你这里怎么样了?”

“你离开后不久,匈奴大单于军臣率领二十万骑兵来了,第二天他们轻敌了,结果我们活捉了匈奴太子于单。

而后老天爷站在了我们这一边,天气迅速冷了下来,战争无法继续,我就让将士们在这里修筑了要塞。

军臣估计觉得突破无望,就带着大军离开了。”

卫青没想到高阙这里的战果也是这么的可观。

一开始有些惊讶然后脸上就全都是笑意了。

“好,真没想到还能有这么一个意外的收获。”

“对了,李广他们呢,仗都快打完了,我到现在还未见到那几位将军。”

张远是真的好奇,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李广他们那一路一直都没有人影。

“李广将军他们在沙漠中弄丢了物资粮草,所以退到了龟兹城补给,明日应该就能抵达这里。”

张远是真的无语,这次收获这么大,但是军功册上是绝对不可能有李广他们的名字的。

从开始打一直到结束都寸功未立,带着十多万人来玩沙漠历险记的吗?

“好吧,等李广将军他们到了,我们商议一下进军头曼城吧。”

“嗯,可以。就按照你说的办。”

之前卫青他们的帐篷都已经损坏了,所以现在帐篷有点缺,大家只能挤一挤。

不过还好,胜利的喜悦冲淡了一切。

张远连夜跟卫青讨论了下在头曼城以北的地方修建城池。

理由自然是要把战线往南推移,之前张远找不到理由,所以卫青没有同意。

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正当的理由,卫青也觉得不该让战争一直在大汉的疆域内发生,所以就同意了这个意见。

二人连夜写了一封申请在阴山以北建城的文书让人送回到长安城去。

这时候驻扎在高阙以南五十里的李广部内,也有人产生了跟张远差不多的想法。

这人就是主父偃。

不过他的想法内容虽然跟张远的差不多,但是立意却不同。

主父偃已经知道仗打完了,可他因为跟着李广,半点军功都没捞到,要是这么就回长安城,说不定还要受到责罚。

所以主父偃便想到了一个力挽狂澜的主意。

建议刘彻在河套地区设置朔方郡,恢复九原郡、云中郡等秦时的郡县。

这建议要是被采纳了,主父偃最起码还有一个建议之功。

不得不说,主父偃还是有一些对于政治的敏感度。

他这个建议可没有其他人的帮助,完全是快人一步想出来的。

当然要是主父偃不建议,当战果的情况传到长安,那时候也会有人提的。

武将们不在乎这些,主父偃才能够打个时间差。

这点差距就能够获取到一个机会。

几乎没差多少时间,一个人带着主父偃的文书也从军营之中出去往长安城奔去。

没有人怀疑,毕竟这段时间派往长安城的信使多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