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6章(1 / 2)





  据那假冒之人交代,他姓赵,有个浑名唤作三儿,是个乡下无所事事的混子,因为家里离怀州城不远,便时常在城里做些偷鸡摸狗坑蒙拐骗之事,偶然有一回偷东西时被人给抓了个正着,当街扭打之时正好撞上了怀王的车队,怀王瞧了他一眼,让下人替他赔了钱,还将他接到府中,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赵三儿以为自己交了大运,巴结上了贵人,伺候怀王也愈发小心殷勤。

  怀王待他极好,还专门派人教他礼仪规矩,让他背诵一些人的生辰八字和性格习惯,甚至还拿了朝中不少大臣的画像,让他记官职和姓名。赵三儿虽然不解,可怀王说,记住一个就给他十两银子的赏钱,便费力背诵了许久,竟也颇有成效。

  有一日怀王将他叫到跟前,告诉他自己有意于皇位,想请他帮忙,赵三儿诧异,自己一个地痞,能帮上什么忙,孰料怀王说他与死去的仁德太子身形样貌别无二致,要他在假冒太子和被灭口之间选一个,还允诺他事成之后让他以仁德太子的名义生活,给他封王。

  那赵三儿原本就是市井泼皮,又是性命攸关的时候,只是犹豫了一小会儿便应下来了,结果没想到,还没等到他派上用场,怀王的野心就被发现了,怀王府上上下下全都被关押起来,他从狗洞中爬了出来才得以脱身。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赵三儿在怀王府过惯了山珍海味绫罗绸缎的日子,让他再回去做个一穷二白的地皮流氓,他是万万不愿意的,于是这才有了假冒仁德太子一事。

  “万没有想到怀王兄还有这样的筹谋,也幸好谢明清极早发现了他的野心,否则若是由他领着这人突然出现,朝堂上那些墙头草会有些什么风向也说不准。”萧景泽笑了笑,同谢瑶光道,“不说这些了,说点别的吧,郭恪昨日已经出发离开长安,前往西域去了,朕从羽林军中调派了五十人给他,都是些在家族里不受重视想要建功立业的,若是西域一行有所斩获,朕给他们加官厚赏,也算是圆了他们想要出人头地的想法。”

  谢瑶光的思绪还沉浸在萧景泽刚刚说的那件事中,忍不住追问道,“这件事就这样了结了?全都是那赵三儿的口供,将事情推到已经伏诛的怀王身上,弄一个死无对证?”

  “怎么会死无对证,有那赵三儿的口供在,他亲自认罪画押了的。”萧景泽揉了揉她的发,轻声道,“阿瑶莫要忧心前朝事,有我在,有大将军在,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萧景泽并非不喜欢谢瑶光参与朝事或者议论朝政,他知道阿瑶心思奇巧,偶尔兴致起了,也会同她商议国事,只是,国事劳人心力,他这个做皇帝的体会最深,他不像谢瑶光也为了这些事劳心劳力。

  “不是不放心,我只是……”谢瑶光顿了顿,转了话头道,“那这个叫什么赵三儿的,是判了斩刑吗?”

  “不是,他认罪之后,趁狱卒一时不察,自尽了。”

  谢瑶光喟叹,杀人灭口,又或者是将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毫不留情的处理掉,果然是萧承和一贯的作风,他当年,不就是那么对自己的吗?

  只是赵三儿已死,她再想追寻真相就变得难上加难,想到这里,谢瑶光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她叹了口气,暗暗打算派人盯着萧承和。

  “对了,我刚听你说郭恪已经离开长安了?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萧景泽笑了笑,“你这两天净关注了仁德太子这桩案子,只怕是将郭公子早就抛诸脑后了,我刚刚说话也没认真听,昨日走的,我给他带了人,毕竟是长姐的孙儿,路上危机重重,有人护着他也好。”

  他温柔的声音和调侃的语气,让谢瑶光的心情放松了一些,不由得挤兑道:“那照你说的,我都将郭公子抛诸脑后了,你怎么还派他去那么远的地方,不怕长公主找你哭诉啊?”

  “你再这么说,我可要醋了。”萧景泽虽然派郭恪出去是要用他的意思,但也没忘了这位翩翩佳公子可是曾经肖想过谢瑶光的。

  “你倒是醋一个给我看看。”谢瑶光莞尔一笑,凑过去轻轻地亲了萧景泽一口。

  皇帝脸上一热,搂过佳人又是好一番亲热,半晌后才气喘吁吁地松开她。

  谢瑶光如今倒也没刚刚成亲时那般害羞,想了想又问他,“那你觉得,萧承和如何安排呢?毕竟是皇室宗亲。”

  她记得上辈子,萧承和婉拒了萧景泽想要给他封王的建议,称自己想要做出一番功绩,不愿受皇室子弟之名所累,大臣们有感于他的风骨,有不少人都渐渐同他走得近了,尤其是之后他登上皇位,也有这些人的功劳在里面。

  果不然,萧景泽听到这话,道:“这个我倒是同大将军商议过了,他到底是皇兄的儿子,父皇死前又赦免了皇兄的罪过,不如就给他封个闲散王爷,有了封荫,也算是后生有所依凭了,不过我还未问过承和的意思,他自小在民间长大,之前又跟着大将军学了不少东西,若是不问朝事或许是有些屈才了。”

  “我觉得封王就正好,说句不中听的话,他毕竟是仁德太子的儿子,万一钻了牛角尖,觉得这皇位该是落在他爹身上,然后再传给他的呢,有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就算是我小人之心,但也不得不防,你给他封了王,不管他有没有那个念头,朝臣们就会同他保持距离,免去了结党营私之嫌,再者,封王若是屈才,你让那些大臣们怎么想?有些人一辈子,连个侯爵之位都捞不着呢。”

  谢瑶光说得这是前朝的一位将军,他立了无数次大功,却又犯了无数次错,功过相抵,以至于即便是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便闻风丧胆,他的弟弟、儿子都封了侯爵,他却依然不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