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汴京卖花第136节(2 / 2)


  吴氏点了头,长帝姬府上便往萧家提亲,请官媒做媒,两三个来回说定了含蕊的亲事。

  宗室里说定了好几桩亲事,但也有人家自告奋勇想要攀高枝去,已经预备好女儿准备加入初选。

  纷纷乱乱之际莺莺忽然被太后急招进宫里,开门见山第一句话便是:“逻尨枞跟官家说,想娶的人是你。”

  莺莺唬了一大跳:“当日在宫里避让不及,的确见过一面,可我已经是已婚妇人,莫不是弄错了?”

  太后摇摇头:“那人说见你容貌不错,举止落落大方,就惦记在心里头,因此向官家提亲。至于已婚不已婚的,不管是我朝还是南诏倒都不当回事。”

  莺莺一下棘手起来:“早知那天我就应该背对着躲开他,想必他也不敢上前来端详。”

  太后身边嬷嬷嗤了一声:“说什么一见钟情不过是遮羞布,一定是打听了您的地位!”

  莺莺地位是不低,她是太后唯一的血脉,又是长帝姬的干女儿,在朝堂中很是能说得上话,太后如今还康健,自然少不了要给莺莺夫婿谋求利益。

  逻尨枞什么南诏美人没见过,自然不会只因为一面之缘就非卿莫娶,自然是因着能从里头得到巨大的政治利益。

  莺莺很快想清楚了其中的关节,她一开始倒没什么可担忧的,横竖她是有夫之妇,官家再怎么难道还能违了萧照的面子?

  这么想着她漫不经心抬起头来:“横竖水来土掩他也别不能拿我怎么样。”

  太后也点点头:“有哀家挡着,官家自然不会违抗哀家的意思。”

  “我就知道婆婆待我好。”莺莺笑起来,眼睛眯成好看的弧度。

  太后看着她的微笑也跟着笑,眼中却透出一丝怅然。

  嬷嬷神色一动,便将话题转到开金明池盛典上去。

  一屋里说得热闹才散了,莺莺才从宫门出来,就见门口停着一辆常乐长帝姬家家徽的马车,车帘微动露出长帝姬贴身女婢的脸,一脸焦急:“长帝姬有事找您。”

  莺莺便上了马车。

  长帝姬正在城里的宅子里等着她,庭院里春花正好,可她连看花的心思都无,只焦急等待着莺莺,看见莺莺从院门里进来便早就往前一步问她:“太后找你了?”

  居然连寒暄都来不及。莺莺纳闷,忙应:“正是。”

  长帝姬便叹口气:“逻尨枞那个滥污贼禽兽!我朝虽然不避讳二嫁,可哪有夺人妻子的道理?”一急说话都带了些市井骂语。

  莺莺便抿嘴笑:“无妨,横竖他也不能硬抢。”早先她出了事之后萧照便给她配了些部曲随身跟从,一般的宵小之徒不是对手。

  “都火烧眉毛了你还笑。”长帝姬颇有些恨铁不成钢,急得在原地走来走去,一边喃喃自语,“要么我派人将你送到萧照跟前,哎呀不行如今正乱着呢,要么你就跟着我住,这些日子也别出门了,我还不信谁能从我手里抢走你!”

  莺莺失笑,感动于长帝姬待自己热忱一片:“如今汴京治安大好,不过还是多谢您相助。”

  “哎哎呀小孩子家家懂甚?我又不是怕南诏人。”长帝姬越想越急,一时不察居然将心里话说了出来,“要防着的是太后!”

  太后?

  莺莺瞪大眼。

  长帝姬立时反应过来自己失言,咬唇不语。

  莺莺却不打算含含糊糊过去,她问长帝姬:“太后娘娘与我认亲后待我一贯不错,不知为何您说了这话?”

  长帝姬思索片刻,便叹口气道:“说了也无妨,我防着太后实在是因为她当年对你娘使了这么一招!”

  莺莺愣神。

  长帝姬想想便将当年的旧事说出来:“当初你娘先与我成了好友,又无意中与太后认了亲,我一开始还为她高兴,这下可与亲娘团聚了!”

  “谁知过些时日就觉不对劲,太后娘娘居然叫你娘与贺家定亲,喏,就是贺皇后那个贺家,他家从前朝繁衍到现在是世家大族,官职也不小,可你娘哪里是好摆布的?当然二话不说拒绝了。”

  一开始她们俩还当是做娘的一派好心,想给女儿寻个有权有势的好人家,可第二次两人便惊呆了,太后居然叫蝶娘嫁给北戎王。

  北戎人并未开化,妻子是牛羊土地这样可以继承的财产,丈夫死了儿子兄弟都可以接手妻子,甚至荒蛮些的地方家里来客都有妻子夜里招待的习俗。

  长帝姬当时就惊了,将这些事一五一十告诉蝶娘,蝶娘便执意不从。

  太后此时却毫无慈母心肠,只告诉蝶娘:“北戎王已经四十而无子,你嫁过去想法子怀上孩子朝廷会扶持着你的孩子登基,届时你便可手握大权。”

  蝶娘不是醉心权势的人,自然反对。

  第三次太后给蝶娘寻的夫婿是镇北侯,按道理这是一门好亲事了:镇北侯生得英俊,风度翩翩,又年纪轻轻。

  这回倒连长帝姬都感慨:“这回可算是对了一回。”

  可不知为何蝶娘死活不愿意嫁给镇北侯,太后面子上挂不住:“接连给你寻了三任夫婿都不愿意,难道还要什么仙人不成??”

  居然违背了蝶娘的意愿叫人将蝶娘关起来就要逼着蝶娘拜天地:“历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有你多话的地步。”

  她也成功了,蝶娘被她关在宫里,最后还是长帝姬派了心腹宫娥才将蝶娘救出来,只不过当时蝶娘已经瘦弱不堪,几乎一阵风就能吹走,长帝姬心疼坏了,蝶娘才说自己刻意绝食,想逼着太后回心转意。

  莺莺恍然大悟,怪不得长帝姬听说自己从太后那里出来之后神色颇为紧张,原来是怕自己像娘一样被抓走,强迫自己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

  她摇摇头:“当时娘是未嫁之身,太后才有这些担忧。”子女与父母意愿不同倒也常见。

  长帝姬神经兮兮摇摇头:“谁说的,你娘可是亲口告诉我,她被关在宫里期间太后娘娘劝她每次都以权势入手,只将嫁给这人有何等权势,丝毫不提真心,叫你娘伤了心,再不想见她。”

  莺莺哑然,她这些天与太后相处,的确发觉她不管看待分析何事着眼点都离不开权势二字。

  第120章

  纵然长帝姬万般担心, 隔日帝姬府还是迎来了两位宫人,说是太后宣召萧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