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9)(1 / 2)





  不是,谢惭英不敢看宁拂衣,却是直直注视着浮游老人,我不是去救人的,我原本是和四魔一起去抢劫的。

  阿英宁拂衣神色复杂,但并没有惊讶,似乎早已料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但最终的结果总是好的,因此才决意为他遮掩。

  哼,浮游老人道,谢公子光明磊落,倒是让老夫好生敬佩。

  他一口一个谢大侠、谢公子,看起来是不打算认这个徒弟了,谢惭英上前一步,凌目逼视着他:我是违背了约定先出了山,我是杀了人,可我不后悔,那些人我杀得痛快极了。若师兄没有来,我还要再杀,一百个,一千个!是,我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您是大侠,您慈悲,您手上不染血,所以沧浪四魔可以掳掠逼死良家女子,可以眼睛眨都不眨杀死一个路见不平的人,所以丁胜可以为了钱财要屠灭所有人!

  阿英!眼见浮游老人眼中似有风暴凝聚,竟隐隐已有杀意,宁拂衣忙出声喝止。

  然而谢惭英却还在继续说下去:可我不是去救人的,我杀丁胜,是因为他太讨人厌,我杀其他人,是因为他们要杀我。我就是愿意杀就杀了,不是为了什么行侠仗义的高尚作为。我乐意当个恶人,当恶人挺好的。你看那些做好人的,最后不都尸骨无存吗?您从一开始就看出来了,所以您才不许我出山,不许用您教的武功杀人。

  院子里一片沉默,连虫鸣鸟叫、风吹树摇的声音都没有。

  这是第一次,谢惭英这么明明白白地袒露心中所想。从他被带到这里之后,虽然偶尔总是喜欢顶撞师父,可也算得上听话,甚而脸上常常带着笑容。以至于时间久了,浮游老人和宁拂衣都觉得也许他已经慢慢从灭门的阴影里走了出来,或者说他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难过,抑或者他足够强大,可以把那些痛苦抛到脑后,只一心一意得为将来的复仇做准备。

  然而谢惭英却记得,不能哭,要为父母、为舅舅活着,他不想让师兄担心,因而活成了另一种样子。可那些未曾发泄的愤怒、仇恨、委屈在心中沉积,不知不觉间让他难以承受。

  于是最后,在那晚山顶之上,目睹女子跳崖而死,那无能为力的负罪感终于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去理会那些为人准则,不用为这世上每一条无辜的性命负责,当个不管不顾什么也不在乎的恶人,原来才是最轻松的。

  他选择了一条,不让自己从精神上彻底被摧毁的路。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就出山啦,咱们阿英要开始闯荡江湖,哟吼~

  小天使们来个评啊~哭~

  ☆、出山

  浮游老人怒气勃发,眉发戟张,伸出食指点了点谢惭英,最后却转而对宁拂衣骂道:你看看,你只知一味袒护纵容,纵得他性子越发乖戾。原来往日里都只是装乖卖巧,心里却早有谋算。老夫识人不明,也教不了这样的好徒弟。从今以后,他不再是我门中之人,你自己看着办,清理门户也好,与他同流合污也罢,我是再不管了!

  说完转身对谢惭英道:现在立刻滚出山去,若敢再踏进一步,我亲手了结了你。

  谢惭英默默站着,看着浮游老人怒冲进屋里摔上了门,不敢去看宁拂衣的脸色,也转身回屋去收拾东西。

  他本也没什么行李,只带了两件衣裳、归清剑和那夫人送的盒子,兜里还揣了之前接过来的两根金条,走出门去,见宁拂衣站在门外等他,似乎是在犹豫着要不要进来。

  谢惭英停下脚步,顿了顿,还是问道:你跟我走吗?

  阿英?宁拂衣微微惊讶,看了看浮游老人的屋子,又看看他,很是矛盾,师父只是一时气话

  你明知道不是的。谢惭英道,我已经十八岁了,本也该出山替父母报仇。这几年多承你照顾,若报仇之后还能留一条性命,我再回来,报答你救命之恩。

  说完脚步不停,头也不回地往山下走去,到得山脚之后便运起轻功,不多会儿就消失在丛丛山林之间。

  阿英!宁拂衣走到篱笆旁大喊,声音在山谷里回荡不绝,却再没人应答。

  他走回浮游老人门外,敲了敲门,道:师父,阿英不是他。

  屋内无人应答。

  他知道师父为什么对阿英如此严苛,为什么定下那两条规矩,为什么对阿英擅自出山、杀人反应如此剧烈。

  多年前,浮游老人也曾有过一个弟子,脾性甚而长相都与谢惭英相似,但也只是相似而已。后来,那个弟子擅自离开,终于成了江湖上恶贯满盈的大魔头。浮游老人一心以为是自己造成,于是才决意从此绝不再出手杀人。

  这其中的恩怨纠葛牵扯了许多人,浮游老人不愿多提。

  但宁拂衣觉得,阿英就是阿英,不会成为和那个弟子一样的人。

  他等候了片刻,又道:师父,我得陪着他。

  过了许久,屋内终于传来长长一声叹息:罢了,你去吧,本就是我自己作的孽,如何怪得了别人。

  宁拂衣躬身行了大礼,道:师父,恕弟子不肖,等阿英报了父母大仇,我一定带他回来向师父请罪。师父,阿英不会是他,您相信我。

  屋内再无声息。

  宁拂衣驻足片刻,终于也回到房内收拾了细软,而后向着谢惭英离开的方向追了上去。

  谢惭英一鼓作气到了山外,站在路边,看着两头荒凉僻静的大路蜿蜒通向远方,却不知该向何处去。他不由得转身回望来路,心里隐隐有些盼望着师兄能追上来,但转而又想,师兄凭什么要追上来,他是好人,是侠客,自己这么做还无辜累他受骂。

  本就是自己的仇,那也该自己报的。

  想到这儿,不再犹豫,干脆随意挑了个方向走去。

  一路向东行了两个时辰,夕阳西斜之时,谢惭英终于抵达一座小镇。

  镇子很小,徒步穿越整座镇子也只需一盏茶功夫。谢惭英觉得有些饿了,便挑了间小面馆进去坐下。

  店里只有一个掌柜和一个伙计,五六张饭桌随意地摆在大堂,此时只有两桌客人。谢惭英走到门边角落的一张桌子边坐下。

  这会儿在里面吃饭的不是行商就是闲散的江湖人,店伙计见谢惭英戴着张狰狞的黑色面具,腰间悬着一把长剑,畏畏缩缩不敢上前来。

  掌柜的瞪了他一眼,伙计才走到桌边,问:客人吃点什么?

  谢惭英除了那两根金条,只带了二两散碎银子,还是上次宁拂衣给他的,便道:一碗面,一碟小菜。

  得嘞!伙计见他倒不似十分凶恶,声音还很有些少年人的稚嫩,心里的害怕减了几分,立刻向后厨招呼。

  很快,伙计端着热腾腾的面摆在谢惭英面前,似乎生怕他不满意,那小菜装了满满一碟。

  客人慢用,有事招呼。店伙计打着躬退到一边。

  在山里住了这么几年,谢惭英几乎快忘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与外面百姓打交道时颇有几分生疏和别扭,好在戴了面具,别人看不清他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