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科举文女主的堂妹第24节(1 / 2)





  顾灵嘴角弯弯的,轻笑道:“去找那天卖房子给我们家的大叔,我瞧着他是个不错的人,卖牛车的话有熟人介绍才好。”

  杜嬷嬷道:“姑娘真聪慧。”

  有了牛车,家里耕地就方便了。老百姓耕地只有两种方式,要么用牛,要么人力。用人力的话实在是辛苦,非常的劳累。用牛的话,一个村子一两户人家有牛已经是不错了,而且人家也不是白给你们的,是要租的。顾家没有牛车,耕地都是用人力的,顾灵也舍不得顾爷爷和顾老二这般辛苦。而且家里的柴火也快没了,顾老二来送柴火的话是自己挑着担子走来的。

  所以,买一辆牛车简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方便家里的地、也方便他们在乡下和镇上来回走动。再得一利,平日里顾老二没事的时候,也可以从村里拉人到镇上,挣个酒肉、烟丝的钱。

  第33章 二合一

  牙行那位之前接待过顾奶奶和顾灵买房子的中年男人姓季, 今年三十六岁,所以大家都叫他老季。

  老季对顾灵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两层楼小侧房是顾灵提出来的。而今,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那一片人家动工建两层楼小侧房的有好几户, 他介绍的工程队这段时间也都在忙。所以,他也挣了一些外快。工程队不像给顾家建小侧房是免费的, 给别人家建可是要收钱的, 而他作为中介人,当然有介绍费。

  说起来, 大家来找他介绍工程队, 还是顾奶奶宣传的,顾奶奶宣传的时候, 说他人好,找的工程队干活快。

  所以,老季倒是一直想着去拜访一下顾奶奶,不过总是因为零零碎碎的事情忘记了。可今天顾灵上门, 找他买牛车,倒是让他意外, 不过也好对此感谢一番。

  老季在镇上也算个有路子的, 借用现代的话来说, 黑白两道都有些关系。做他这一行的,有这个路子也正常。

  市面上卖牛的不多, 毕竟牛在古代是劳动力, 地位比人命还珍贵,所以倒卖牛的也不敢多囤货,万一囤出毛病, 不得亏死。故而一般情况下,是囤个两三头牛,等卖掉了再去进货。

  当然了,做买卖的心黑,把出问题的牛卖出去的也有,这就要看买牛的识货不识货了。顾灵显然是不识货的,也不懂行情的,所以才找的老季。

  在老季的介绍下,顾灵很快就买到了牛车,连牛带车厢的,全部一套十五两银子。这车厢是安装到马车上的车厢,可比村子里平时拉人车的车厢有气派。平时做拉人生意的牛车,那车厢就是一个斗,没有盖的,所以下雨天就不能拉人了。不过,那车厢做成这样也是有原因的,这样的车厢好拉人、也要拉货。

  顾灵可不想自己的牛车拉货,所以她还是中意现在的车厢。

  象国的牛很贵,据老季说的,平时没有车厢的也要十五两银子,是很多老百姓家五六年的收入。

  象国的牛贵,离不开宋朝的关系。其实在唐代的时候,一头牛大概五两银子左右,所以到了宋朝初,牛价也就五两银子左右,可是到后来就疯狂的涨价,涨到了十两。象国是在宋朝之后的朝代,有些物价比起宋朝,只高不低。

  不过,象国对牛的管控没有五代和唐朝时那么严格。在象国,县及以上城的衙门有官牛,但是县城以下的,可以去镇上的牛贩那边买。镇上的牛贩是合法的,在衙门备案的,牛贩采办牛的数量,也是在衙门登记的。

  故而,老百姓在牛贩地方买了牛,便直接和牛贩签了买卖契书就好,老百姓不用特意去衙门登记,牛贩会统一去登记,这方便了老百姓不少事。

  象国对老百姓买牛的数量是没有控制的,但是严禁杀牛,牛非他杀而死亡之后需要登记。通常来说,如果老百姓去报备牛死了,那么十有八九,这头死牛会被登记机构买走,至于原因……大家都知道。当然,也会给主家留下几斤。

  买了牛车,由于镇上的房子里没有牛棚,所以这牛车还得赶回乡下,顾灵和杜嬷嬷自然不会赶牛车,所以就雇了牛老板的小厮,她打算回乡下。由于明日要上学,顾灵又去私塾告了假。

  女子私塾不如男子私塾规矩多,女子念书也不用考科举,念书识字也不过是提升一下自己,所以私塾对于请假一事还是较为宽松的。

  私塾告了假之后,顾灵又回家整理了一下东西,比如李太太送的桃子,然后又买了一些肉和糕点,就回乡下了。

  因着时间早,所以到了乡下的时候,也不过未时末(三点)。

  平日里有拉人的牛车经过桃水村的时候,都是停在村门口的,今日有牛车直接进了村门口,又吸引了地里干活的村民们的主意。

  顾家要种的坡地不多,只有两亩,种的是白菜和萝卜,加之顾家有五个人在种,所以这两天已经种好了。不过就算种好了地,顾爷爷也喜欢每天去地里头逛一逛。就怕还没种好地的人家,不小心把他们家的地给霍霍了。顺便,给菜地和玉米地除除草。

  今天也是一样,顾爷爷看了一番地,又从山上捡了些柴火,然后背着柴火下山。

  “爷……爷爷……”

  顾爷爷走到平地上,听到他家乖宝的声音了,他到处看,只看得见身后有一辆牛车在接近,没看见他们家乖宝。

  “爷爷……”顾灵原本拉开帘子,伸出一个脑袋,“爷爷,我在这里呢。”

  顾爷爷再仔细一看,看到了孙女,原来是被赶牛的小伙子挡住了。顾爷爷靠边一些,免得挡住牛车的路,等着牛车靠近了自己,又停了下来。他便问:“乖宝,你怎么这个时辰才回来?回头不是还要回镇上吗?”

  顾灵高兴道:“我特意送牛车回来的,我给咱家买了牛车了,以后爷爷和爹爹耕地的时候有牛车了,去镇上看我和奶奶也有牛车了。”十月份家里的水稻要丰收了,丰收后得用牛耕田,刚好也可以用上。

  “啥?”顾爷爷觉得自己也要掏掏耳朵了,没听清楚。

  旁边的地里有人,本来看见有牛车进村,那都是稀罕事儿,有几个靠的近的,也听见了顾灵的话,也都怀疑自己听错了。

  顾灵又道:“爷爷,您会赶牛车吗?”

  顾爷爷还没回过神来,但听见孙女的话,顾爷爷下意识道:“会。”作为爷爷,在孙女面前也是要面子的,怎么能不会呢?反正,假装会赶牛车也不要钱。

  顾灵一听,便从小挎包的荷包里拿出十五文钱,递给赶牛车的小厮:“小哥,谢谢你,这是你的辛苦钱,接下来让我爷爷赶吧。”

  小厮接了钱,高高兴兴道:“不辛苦不辛苦,谢谢姑娘。”然后下了牛车,朝着镇上的方向小跑着回去了。

  小厮走了,顾灵炯炯有神的看向顾爷爷:“爷爷,你来赶吧,我知道你肯定想试试的。”在古代,老百姓就没有不爱赶牛车的男人,就像现代没有不爱车的男人一样。顾灵本意,是想让顾爷爷也尝试一下的。

  顾爷爷在孙女期盼的眼神下,咽了咽口水上了牛车。

  顾家

  因为家里的地都种好了,水稻还没有到丰收的时候,所以除了不放心地里的顾爷爷之外,顾家其他人都在休息。趁着休息,屈氏带着男人和儿子回娘家去了……穿着新衣服。

  “二婶……二婶在吗?二婶不好了,二叔腿断了……二婶……”

  顾奶奶坐在院子里给顾爷爷做裤子,顾爷爷的衣服可以交给屈氏做,但是公公的裤头让儿媳妇做不太好,所以顾奶奶自己动手。才五十岁的顾奶奶虽然在古代已经是老太太了,但精神好,眼神也好。

  别看顾奶奶平时不管儿子不管男人,可其实顾奶奶对顾爷爷挺有感情的。顾奶奶在娘家是大姐,因为是头一个孩子,也得爹娘的几分宠爱,所以性格很泼辣,家里的弟弟被她训的跟鸡仔一样乖。

  而顾爷爷有三兄弟,一个妹妹,顾爷爷是老二。

  所谓的帝皇疼长子,老百姓疼幼子,那还是有一定说法的,所以排行第二的顾爷爷虽说没有爹娘不喜和厌恶,但的确是被忽略的。

  可是,顾爷爷被顾奶奶看中了,顾奶奶年轻时长得好,是娘家村子里一枝花,看中了憨厚老实的顾爷爷,就差人上门说亲了。是的,是顾奶奶家来说亲的。顾爷爷从小到大被家里人忽略,突然之间被人看中,而且还是那么漂亮的顾奶奶,他觉得自己在顾奶奶那里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以至于两人成亲后,他宠了顾奶奶一辈子,所以都依着他。

  也好在顾太爷和顾太奶奶虽然忽略了顾爷爷,但是也没有拿捏儿子婚事的意思,见有人看中儿子,还是那么漂亮的姑娘,姑娘在娘家也是勤劳的人,虽然性格泼辣了一些,可顾太奶觉得,女人性格泼辣一点没什么,家里有个撑得住的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