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临安美食录第21节(2 / 2)


  旁边围观的一圈人看得眼热,“瞧得我都馋了,我们且去尝尝。”

  当然还有人不这么想:“这有什么奇的?我们自己拿石板烤肉不就成了?”

  “那可不一样,人家酒楼的肉都很新鲜,听说是从肉铺里定的头茬肉,非你我购买能及。再说了,又没多贵。”这人说着,便呼朋引伴招着自己的朋友一起进了店里。

  大抵在都城里待久了便向往山野之间的美食,即便是无法身至山野,在临安城的繁华如海中用石板炙肉也算是心理安慰。

  吃着美食,似乎也到了绿水青山之间席地而坐,在烟火之气中感受无边惬意。

  于是今天前来恒家酒楼就餐的客人逐渐多了起来。

  店里客似云来,后厨的厨子们也忙忙碌碌。

  这回为了在临安开酒楼,曼娘将浦江一半的厨子带了过来。

  他们本来心里七上八下:大娘子能在浦江立足,可不见得就能在临安立足。

  这里可是京师!天子脚下!

  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没有?

  可是这些天大娘子始终自信满满,

  自己奔波雇工人建酒楼,就让厨子们在他们赁来的小院里按照她教导的法子割肉切肉。

  说实话一开始厨子们是有些抵触的。

  “我们来临安,一个客人都没见着呢,便先让我们切肉。”

  “对啊,这不是帮厨做的吗?”

  “要不要问问大娘子,为何不教授我们做些其他菜肴。”

  唯有林大厨老老实实练习:“你们就相信大娘子吧,大娘子岂会骗人?”

  他资历老,又能服众,因而众人便放下心中纳闷,也跟着按大娘子吩咐行事。

  先前大伙儿还将信将疑,谁知今天不多久就坐满了客人。

  厨子们各个忙得热火朝天。手下翻飞,飞快切出所需肉片。

  心里却格外充实,一个个美滋滋的。

  自己家的少东家,就是厉害!

  她非但在浦江做出了一番名堂,如今到了京城也毫不逊色!

  恒家酒楼生意大好,过路的一辆马车也掀开了帘子:“咦?这里怎的不见臭气熏天?新开了一家酒楼!”

  “有什么好瞧。”白歌阑花枝招展,不屑地挥挥手里扇子,“这家酒楼又是寻个噱头吸引人?”

  “可是好香啊!”她女儿拉住她撒娇,“ 娘,娘,闻得我饿了。”

  白歌阑禁不住女儿痴缠,便跟着她一同走到酒楼边,抬眼看到每个人前头的桌前放一个炉子,

  石板?

  白歌阑有些困惑。

  怎的,还有人用石板上菜?

  她来了兴致,仔细看去,却见别人在石板上夹一块生肉,炙烤得津津有味。

  白家女儿是小孩子,闹着哭着要吃,白歌阑便进了店中,诸样点了一份。

  趁着等菜她四下打量酒楼装饰,酒楼四壁不像别的酒楼一样挂着彩缎花束,反而挂几幅山水画,酒楼内桌椅的形致皆是不常见的样子,规整雅致,靠墙的一排内里每间之间皆用半人高的竹木分隔。

  这却难得。

  临安城里好酒楼自然是有齐楚阁儿,可那是单独的包间,要租用所花费的银两也多。

  是以大部分百姓都坐在一楼大堂里叫上些酒菜慢慢吃。

  谁也不想被大堂里来来往往的人瞧个究竟,可这齐楚阁儿的费用太高了。

  没想到这家酒楼居然创新地做出了竹子分隔。

  如此一来坐下后就压根儿看不见对面的人,小声说话隔壁也听不清,着实妙。

  当然酒楼靠窗的那几排桌子仍然没有分隔,估计是为了光线透彻的缘故。

  不多时菜品便上了桌,白歌阑有些嫌弃:“这肉也太红了些!”

  店小二好脾气:“您莫急呀,这炙烤便大不一样。”

  说着还动手帮白歌阑炙烤,等到菜熟,白歌阑尝了一下倒果真是难得的美味。

  她正吃着菜便听旁边的伙计招呼客人:“您除了炙肉还能点别的菜,不是我自夸,我们少东家心灵手巧,不说十成也有八成功力!”

  什么都能做出来么?

  白歌阑看了看桌上炙肉,刀工细致,肉片薄如蝉翼,忽然心中一动。

  她琢磨了片刻,随后抓住一个伙计,问:“你们店里有小四海吗?”

  伙计一开始拍着胸膛应承下来:“我们酒楼除了炙肉还卖许多其他的菜品,自然是有的。”

  曼娘正忙着招呼客人,就见石榴一脸为难:“大娘子,前头来了个客人,非让我们做什么小四海,里头的厨子们没一个人能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