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临安美食录第42节(1 / 2)





  何大娘啧啧了几句:“这么作出来可真美味,临安城里百姓好享受!”

  海镜在高温下渗出了汁水,浸透了粉丝,再加上蒜蓉独有的蒜香,让整道菜鲜美无比。

  诱人的雪白海镜肉一口就能滑进喉咙,几乎不费什么力气。

  “这东西我们村里退潮时都能捡拾一篮子,却没人能想出用别的法子吃。”何大爷少不得感慨一句。

  辣炒海蟹则被剪开了蟹脚蟹壳,蘸了面粉上锅油炸过,而后再用红葱头、大蒜、大葱、茱萸、荆芥一起爆炒过。

  李山殷勤给何家大哥夹一筷子辣炒蟹:“您尝尝还有何不足?”

  何家大哥吃一口,嗬!又麻又辣!

  鲜嫩十足的蟹肉,肉质柔软,富有弹性。

  沾染了红红的茱萸粒,嘴巴里麻麻辣辣,像是被灼伤了一般。

  可是这辣度配上一口一大块的蟹肉就是让人产生一种异样的满足感。

  嘴巴里不多时便充满了蟹肉香气。

  何大哥配起了一大碗白米饭:“没想到此物配米饭这般好吃!”

  蚝肉蚝肉是用了特殊的手段,油炸裹了面糊,与面粉蛋液一起煎成蚝烙饼

  撕下吃一块,油、面、盐的交融带来满满的满足感。

  其中还偶尔能吃到切稀碎的葱花,增加了口感的丰富。

  何家人吃着觉得挺好吃的,赞不绝口:“没想到你这孩子做菜可真是有天赋。”

  李山不好意思地摸摸脑壳说:“这个……多谢称赞,其实我这些记忆都是跟我们家少东家学的。”

  “哎呀少东家一介娘子,居然能这么厉害。”何家人原先只当少东家掌管酒楼,谁知她居然还一手好厨艺。

  第三十九章 二更

  李山在旁乘机进言:“所以二老也不用担心萍娘无依无靠, 您看有少东家这样的榜样,即便是女子一人也能过得很好。”

  萍娘在旁听见瞧李山一眼,知道这是李山替她劝她父母宽心, 当即感激冲他点点头。

  李山嘿嘿一笑。

  何家人未觉察那两人的官司,只感慨虽然我们常在海边,但是论起好吃来还是恒家酒楼里做的好吃, 如果能以这水准做,那新开的八珍楼只怕生意也能不错。

  饭后萍娘便去与曼娘:“少东家, 您说这第一回 我应当运多少海货回来?”

  “这便要走么?”曼娘有些意外, “海船还未造出来呢。”

  “大娘子要海船为的是海物新鲜, 量大价廉, 可如今新酒楼空置一天我们就损失一天, 还不如先买些海鱼回来开张。我定会保证海鱼新鲜。”

  曼娘沉吟:“如此一来也好,只不过若如旁人一般运送, 只怕你会辛苦许多。”

  “我不怕苦。”何三萍一脸坚定。

  曼娘便不再阻拦,将数量与种类交待与她, 其余却不多言:“你以后就来自己定就行,我已经把此事全权交托于你, 自然由你做主。”

  说着吩咐账房交给萍娘一百两碎银。

  “这……”萍娘惶恐不安, 她还从未碰过这许多银钱哩,“大娘子, 您这般信得过我,万一我卷钱跑了呢。”

  曼娘摇摇头:“我知道你不会。”萍娘在酒楼期间做事麻利细致, 绝不会是那种背信弃义之人。

  萍娘便没有再推辞,而是后退一步,郑重行以大礼:“我何三萍第一次得以被人如此信重,定当不负所托。”

  她急着回报曼娘, 第二日一大早就带着家人出发往老家去。

  海边渔村不大,是以何家归乡后便引起了不少震动。

  渔村村口石头房下一群村民在晒太阳补渔网,见他们过来,李婶子感慨:“唉!何家的女儿也是可怜,好容易嫁到了临安说是嫁给了宗亲,没想到遇人不淑!听说捎话让娘家人去接她。”

  旁边的李大伯却不同情:“让何家人张狂,还不是落下来摔得这么惨!”他一向嫉妒何大爷坐席时被人尊到上座,这回可算是解气了!

  等何家人走到村口,李大伯还要奚落一番:“哎!何老头,怎的?临安城里好逛么?”

  没想到何家人压根儿没理他。何三萍反而对聚集在村口的这些乡亲们说:“诸位,我从今后要开始收买海货了。若是谁家有鱼货大可卖给我。”

  海货,她要说要卖海货了吗?海货不是商人们来收吗?何家的闺女,她怎么要做生意?

  何家村的百姓们纷纷楞在原地。

  萍娘见状,又跟众人重复一:“今后我要收购海货,从本地拿出去贩卖,诸位如果愿意跟我做生意的话,还请来我家与我商议。”

  说罢一家人便往自己家走去。

  这是真的么?

  整个村子都被这消息搅动得沸腾不安。

  原本渔民们辛辛苦苦打渔上来可以做成海货、可以自己吃,可以在就近的集市上换钱,也可交给鱼贩子。

  海货晒干了可当作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