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临安美食录第43节(2 / 2)


  却说临安城金波桥前一条街,有柴家绒线铺,炭桥河下青篦扇子铺、马家领抹销金铺1三家店铺挨着。

  这三家恰好都有女儿,几个适龄的小娘子玩得要好,每日里凑在一起或做针线活,或在临安城里逛街赏花,日子自在得很。

  这日马娘子便道:“听我哥哥说城里开了一家酒楼专做海货的,可要去尝尝?”

  柴娘子觉得好笑:“临安城酒楼许多又做海鲜又做寻常菜肴,海鲜也只不如走兽一样只是其中一个分类,并没有人专门做海鲜。”

  毕竟海鲜也不过就那么几样,做法也就那样,如果有个酒楼专门做海鲜比不上别的酒楼面向所有食客,这样它很容易赔钱。

  “官家仁慈,我们每个人新得了半贯钱,凑在一起去瞧瞧又怎样?”马娘子还是想去凑凑热闹。

  青篦扇子铺的庄娘子想带自己嫂嫂:“我嫂嫂刚嫁过来,肯定无聊得很,带她一起去罢。”

  庄嫂子性子和顺,比她们大了两三岁,说是长辈,实则与要好的姐妹差不多,于是其余两人欣然同意。

  庄娘子便求了自己娘半天,将嫂子带了出来。

  庄嫂子一听她们要去吃海鲜,倒是一愣:“我们海边人吃海货讲究一个鲜活。临安的海鲜从远道运来的,要不死了要不不死不活,即使是鲜活的吃起来仍有一股土腥子味儿。我们还不如不去吃呢。”

  庄娘子得意道:“我嫂嫂舌头灵着呢,上回厨娘买了条隔夜死鱼,用的黄酱遮味,我们都没吃出来,就我嫂子能吃出来,我娘去查厨娘她才承认自己贪没了银钱。”

  姐妹们纷纷惊讶:“好厉害!”

  庄嫂子谦逊道:“那是因为你们没在海边待过,多待就知道了。”

  马娘子灵机一动:“那我们就去八珍楼罢,若是庄嫂子吃出来有不鲜的我们便知道这家酒楼不值当去了。”

  姐妹们欣然答应,便一起雇上车到了八珍楼。

  没想到这八珍楼跟别的酒楼都不一样:

  别的酒酒楼门口都挂着彩楼欢门,上面挂着用大红绸绳挂着半扇猪羊,为的是招揽顾客。

  没想到八珍楼门口居然是一口口的大水缸,水缸前面插着竹签,竹签上面写着海参,柔鱼、花螺,这种方法当真新奇有趣。

  柴娘子一开始还嫌弃皱眉,结果走近一闻,没有她想到的那种臭味,反而是大海凛冽的味道。

  酒楼门口还聚集着不少小孩好奇打量,时不时大惊小怪:“那条鱼在拍水”、“那只螃蟹在吐泡泡!”

  伙计也不赶他们走。

  其他几个小娘子看不懂,庄嫂子到底懂事些,不由得赞叹这方法极其高明:小孩子最喜欢乱七八糟的活物,看到就会觉得有趣,看多了就会跟家里人说想去酒楼里吃鱼。

  临安城富庶,百姓们都疼爱孩子,自然也会听自己家孩儿的。这法子后能招揽不少人。

  再说了小孩子不懂事,互相之间喜欢攀比跟风,如果有一个小孩去了酒楼吃鱼,那整条巷子小孩估计都得去。

  见三位小娘子进来,店小二热情的将她们引进店。

  庄嫂子看了一圈便心里赞许,八珍楼用细竹竿做成半人高的屏风,如此一来外人也瞧不大清别人饭桌上的情形。

  如此一来不用去齐楚阁儿也能清净不受外人打扰。最适合她们这种中等门户的人家。

  店里的茶饭量酒博士便给她们点菜:“我们店里主要卖的便是海八珍,还有其余海货。”

  “吆还有海八珍这样稀罕物件。”庄嫂子是知道底细的,她笑道,“我们可吃不起海八珍。你就推荐些寻常海货便是。”

  一会儿便上来茱萸红油石花菜,炒墨鱼丝、青鱼脍、响油花螺。

  马娘子是个坐不住的,往外头去打听了一圈,这才回来透露情况:“适才我听见有人亮着嗓子走菜,有人点了一份鱼骨,花了二百两银子呢。”

  “这鱼骨便是海八珍一种。”庄嫂子道。

  庄娘子有一种庆幸感:“还好我们没点,不然今儿可出不来了。”

  不多时,菜便上桌,马娘子向往这家店许久,便想先尝尝炒墨鱼丝。

  墨鱼丝又脆又韧,筋道十足,配合着热油呛过的茱萸,又辣又麻。

  青鱼脍是将鱼肉片薄薄一片片,而后铺在圆盘里上来,庄娘子夹起一片:“不得了了,对着太阳光竟然能看见那头墙的颜色,还能瞧见柴姐姐穿的绿袄裙呢。”

  于是几个小娘子玩性大发,一人夹一片鱼片,透着鱼片看同伴,大呼小叫。

  庄嫂子笑着制止:“莫淘气,回头菜都凉了。”她们这才吃了起来。

  薄薄的青鱼片蘸取绿山葵和酱油、青檬、橘皮丝调成的料汁,送进口里。

  清冽辣人的口感消失后取而代之的是鱼片的鲜甜。

  “这海鱼用作鱼脍果然比江鲜做的鱼脍要更好吃些。”柴娘子称赞道。

  马娘子则喜欢这道响油花螺,花螺外壳美丽,加了热油爆炒,上面撒着几片小葱叶,看上去卖相不错。

  用竹签子小心剔出来花螺肉,富有嚼劲之余还夹杂着葱油赐予的香气,配合着切成小块红葱头,咸香开胃。

  茱萸红油石花菜吃起来咔嚓咔嚓,脆生生,爽口之余还有些辣度,咸香适口。

  盘里的料汁渗入了石花菜的鲜味,鲜香适口,包裹住雪白的石花菜,极其下饭。

  “这料汁可真好吃。”庄嫂子吃完感慨,“这都已经这般好吃,不知那二百两银子的鱼骨该有多好吃!”

  “鱼的骨头?”谢宝树几个坐在齐楚阁儿里,都有点不敢相信,“真的是鱼的骨头?还卖二百两银子?”

  “正是。”李山恭恭敬敬道。

  “其他菜也都不稀罕,先点着一个鱼骨尝尝罢。”周岑毫不在意。

  这些少爷们都是有钱的,陈雪所大手一挥:“那就点个鱼骨吧,且尝尝这鱼骨头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