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临安美食录第52节(2 / 2)


  永嘉侯有些不满意:“你说哪里话。他们还将你当为奴仆,这可是折辱!”

  游征神色越加诚恳:“父亲,若不是恒家收容我做杂工,只怕我失忆后被人卖去为奴,或是饿死病死倒毙街头,倒时父亲又去哪里去寻我的尸骨?”

  他说得情深意恳,叫永嘉侯忍不住有些动容。

  旁边的侯夫人咳嗽一声:“老爷,既然征儿执意要迎娶那恒家女子,便允了她罢。”

  “不可!”一向对她尊重的永嘉侯罕见得在人前辩驳她,“小门小户,商户女子,怎可迎娶为世子夫人?你怎的不为伐儿讨来?”

  侯夫人眼角立刻变红:“我……我也是瞧着征儿日夜忧心,担心他伤身罢了,倒叫你觉得我别有用心!”

  游征脸上闪现出难得的嘲讽,随即一闪而过,

  而后拱拱手:“谢过母亲大人一心为我。也请父亲大人息怒,倘若我不娶她,外头人议论我们侯府忘恩负义又如何是好?”

  永嘉侯叹息:“也是,当初你获救时就应当悄悄儿进城,不要大张旗鼓在城里宣扬,叫人知道是恒家所救才是。”

  游征神色闪过一丝精光,他垂头:“父亲教诲的是,只是恒家这位娘子举止娴雅,进退有据,定然会做好世子夫人。”

  这日十二郎又如往日一般来酒楼混吃混喝,忽然听得外头一阵喧哗。

  “听说了么?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敲锣打鼓请了人,来恒家提亲要感谢恒家。”

  “这可是知恩图报!”

  “什么知恩图报?没听说恒家还要开几家酒楼么?分明是贪图恒家家财。”

  “世子那可是什么身份?做什么不行,非要贪图恒家酒楼?恒家再富也是个商人,还能富过侯府去。 ”

  第四十九章 鱼唇海参脆筋巴子烩……

  钱十二郎急得团团转, 他固然对表姐没有绮思,可永嘉侯府这般不与女方商议便先声夺人,只怕也不似诚心求娶的好事。

  何况, 表姐不是要求赘婿么?这永嘉侯府岂会入赘?

  “表姐!”钱十二郎慌得站起来,急冲冲就要往二楼跑去寻表姐商议对策。

  谁知一扭头曼娘正在他附近,她的神色一如往常一般镇定。

  冲钱十二郎点点头, 示意她已知道此事。

  后头金桔石榴两个也跟了出来,一个个瞠目结舌。

  金桔小声问:“大娘子可知晓此事?”

  曼娘摇摇头, 还欲说些什么, 忽然就听外头锣鼓喧哗,

  穿着桃红色衣裳的官媒人, 拿着草帖子, 一脸喜气就进了八珍楼:“大喜事!”

  她笑吟吟冲酒楼里食客们笑道:“是永嘉侯府游家长子与恒家议亲!”

  食客们哗然。

  固然都隐约听说有此事,有人还半信半疑, 谁知竟然是真的。

  便如水滴掉进热油,一下子噼里啪啦起来:

  “永嘉侯府居然真的要娶恒娘子!”

  “我就说吧!”那个先前说中了的人得意洋洋, “我八堂叔的三表弟的邻人在永嘉侯府打更,岂能骗人?”

  “恒家可真是坟头长了蒿, 寻常商户人家居然能嫁入侯府!”

  还有人不相信, 小声嘀咕:“莫不是要讨去做小罢?”

  “是啊,外头说得好听, 其实是去做妾吧?要不侯府怎会寻个商户女?”

  只不过这些声音都是暗地小声嘀咕的,官媒没听见, 她听见的都是诸人惊叹这门婚事的议论。

  她听在耳里越发高兴,似乎看见出门前侯府夫人给自己许诺的十两银子在前招手。

  正欲上前再推波助澜,却不料曼娘大声笑道:“这却是哪里来的人说胡话,来人呐, 赶紧给我打出去!”

  立刻就有两个孔武有力的婆子上前来驱赶她,官媒吓得一哆嗦,忙赔笑道:“误会了,娘子误会了,我是永嘉侯府侯夫人派来的,我可是正经官媒,朝廷挂过号的,岂能拿自己招牌唬人?”

  曼娘上下打量她:“那可就奇了怪,你既然是官媒,怎能不知道士商不通婚的道理?更何况侯府那般门第?”

  这道规矩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不成文的规定,本朝建立之初也有这道规矩,可如今大宋商人地位极高,民间早就将此规矩抛之脑后。

  只不过这条规矩也是正儿八经写在《宋律》里的,只不过法不责众,无人认真计较罢了。

  官媒嘴唇阖阖,说不上什么道理:她若是不认,别人会笑话她身为官媒不明律法;她若是认了,这桩婚事还怎么成?

  当即眼珠子一转:“娘子可是欢喜得昏了头?永嘉侯府那是什么人家?金尊玉贵钟鸣鼎食之家,您嫁过去便是堂堂正正的世子夫人,日后的侯夫人!”

  “原来竟是正妻!”围观的食客们越发愕然。

  适才那些小声嘀咕是聘了去做妾的食客脸上红一阵白一帧,讪讪的。

  可很快诸人都困惑起来:“这是为何?”

  “自然是因着侯府知恩图报,当初世子失忆多亏恒家救治,还请医问药,这样菩萨心肠自然有好报。”官媒扇起扇子,“当然也是侯府厚道,要是别人拿些金银谢了便也罢了,谁会拿世子婚事顽笑?”

  这话说得有些道理。

  也最适合民间喜闻乐见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许”的心理,食客们心里的疑惑登时打消,有些常来酒楼用膳的食客索性拱手恭喜起曼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