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临安美食录第77节(1 / 2)





  饶是如此,四个人睡觉时还是颇不踏实,反倒是老羊倌,一夜打着呼噜,睡得极香。

  清晨醒来,他们都收拾好东西,那老羊倌才慢吞吞睁开眼睛,嘀咕了一声:“吵我好梦。”

  曼娘哭笑不得:“老人家,这山里既然不太平,您不如跟我们改道走,好歹我们有几个青壮年劳力,总安全些。”

  老羊倌摇摇头:“什么青壮年,小肥羊还差不多。”

  他拍了拍手:“原本今日要告别的,可你这小娘子做的馄饨皮薄馅大倒是难得,不舍得分开,不如你们跟我回我住的地方,等官兵剿匪了再过那村寨不迟。”

  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曼娘便应了下来。

  李山和伙计两人轮流帮老羊倌赶羊,几人走了一个上午,这才到老羊倌住的地方。

  他居然住在一处垄塬下的沟壑中,挖了个窑洞便是住所。

  老羊倌优哉游哉放下鞭子,不知从哪里掏出一条鹿筋并一块风干的鹿肉:“前儿个在山里兽夹套到一头鹿,谁不成想是应着今日的口服,小娘子,这鹿肉便交给你了。”

  曼娘见院落一角还种这些红葱,便拔下几颗,又去外头野地里拔了些野葱野韭。

  他们带来的馄饨摊子上有些白面小米面,拿来活面醒发起来。

  曼娘将鹿筋剁成小块,又加入山间的芋头,与各色酱料红焖起来。

  风干鹿肉则切成薄片,与红葱同炒,而后剖开小米面饼中夹进去。

  菜成上桌,老羊倌满意地闻闻香气:“许多年未吃到这般像样的饭菜了!”

  第六十九章 红焖鹿筋

  他老人家也不顾礼让, 自己自顾自拿起一个小米面饼,迫不及待咬了一口。

  冒着热气的面饼喧软如雪,里头夹着的风干鹿肉带着淡淡的咸香气息。

  片成薄片炒制后还有淡淡的锅气, 登时冲淡了风干肉的干燥缺陷。

  红葱下锅炒完后不再辛辣,反而变得甜滋滋的,配上风干鹿肉片, 丝丝的微辣中还有些许的咸香。

  而红焖鹿筋经过长时的炖煮后不再坚硬,反而软软的, 咬上一口, 先被上面挂满的红焖汁糊满一嘴。

  吧唧吧唧嘴, 上面那鹿汁几乎能将人的嘴巴糊上, 鹿筋本身则软软的, 糯糯的,细细咬下去满口的满足。

  鹿筋里头渗透了红焖汁水, 本身就不再无味,反而带着酱香汁。

  红艳艳油亮亮的鹿筋一口一块, 软嫩中不失嚼劲,让人越吃越上瘾。

  老羊倌吃得颇有意趣, 吃完后满意地点点头:“你这小娘子, 这手艺没得说!”

  他吃撑了些,转悠着院落里消食, 见李山几个在洗碗,冷不丁问曼娘:“小娘子, 你们不是本地人吧?”

  曼娘拿出早就备好的说辞:“我们是外地人,做生意辗转此地。”他们几个一口外地口音,言谈举止都不似岐州本地人,倒不如事先编好个文弱的说法。

  老羊倌一笑:“你们可不是简单的外地人。”

  曼娘咬咬嘴唇, 这一路见老羊倌也不像是胡人间谍,便坦诚说道:其实我是临安人士,只不过我爹娘在这里失了音讯,我便乔装打扮了来寻爹娘。

  “是个孝顺孩子。”老羊倌点点头,“临安啊,临安是个好地方。多年前我去过一次临安,画船听雨眠,只不过啊,我爱妻就是在那里丢了性命。”

  他不知想起了什么,大笑着出了院门,往荒野里信步走去。

  曼娘总觉得这位老羊倌言行举止透着古怪,她仔细思忖着:临安,丢了性命,是谁呢?

  可惜毫无头绪,心烦意乱之际,她想起游征,游征,前世总能有各种奇遇,前世这个时候他的功劳是什么呢?

  想一想,想一想。

  对了!

  前世打仗时,游征从乡野间举荐老将军周石,并以性命担保周石将军,老将军打了许多次胜仗,游征也因此获得官家青睐。

  周石将军。

  这位老将军天赋极高,可惜被政敌所害,约好里应外合,可等到他出兵时政敌却拒不出兵。

  他冲出了包围,一怒之下斩了政敌脑袋,政敌同党在朝中污蔑他要造反投靠胡人。

  于是太上皇将他妻儿斩杀。

  于是这位将军再也了无踪迹。

  直到被游征举荐。

  前世据说游征有位幕僚曾受过老将军的恩惠,不忍他老迈之年流落异乡因而举荐到了游征那里,他三顾茅庐请了老将军出来。

  而今世没想到被曼娘误打误撞寻到了老将军本人,她心里盘算一番,便有了主意。

  第二日清晨等老将军醒来,曼娘早做好早炊。

  灶间挂着的风干羊肉做成的羊汤蝴蝶面疙瘩,搭配水缸里腌制的酸菜炒瓜条。

  老将军惊讶得盯着那一桌吃食:“这……”

  曼娘笑吟吟道:“这却是从前汴京城里最时兴的羊汤蝴蝶面。”

  故都汴京,马行街铺席,一条街的早炊摊子,都摆着这蝴蝶面,有猪肉大骨的,有羊汤的,还有鹌鹑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