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节(2 / 2)


  果然,不一会儿,杜积明就有了头绪,三人开始商量起来。

  正说着话呢,吃过早饭去外边散步的大爷爷杜庆华回来了,他一看杜善薇坚持要租地来种植,劝不动,同样没有多说,反而跟着讨论该如何找到合适的田地,说最好是连成一片的,这样好管理。

  南山村人都是姓杜,祖上从省城逃难过来的,说起来当初带着老婆孩子逃到这里的老祖宗还是前朝的举人呢,只是得罪了权贵,又逢兵荒马乱之时,为自身了安全,只好跑到这里落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初的老祖宗机缘巧合之下找到脚下这块面积够大的山谷,心里惊喜,随即定下村名,杜家开始在这儿繁衍生息。

  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十几个人变成了两百余人,全村现在有三十五户人家,因为是同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又世代居住在一块儿,村里人之间的感情都不错,就算是偶有磕磕绊绊,对外还是一如既往的团结。

  现在杜善薇要租地,相信只要价格合适,不会有人故意为难或拒绝。

  长辈们要说话,杜善薇只有在旁边倾听的份。不久,事情议定,杜积明就带着杜善薇他们去挨家挨户询问。

  租地的事出乎意料的繁琐,为了把田地和自家的五亩水田连在一块,全家上下费了不少口舌,到最后花费七八天的时间,总算找到合适的地方。未免夜长梦多,杜善薇很快就和村里人把合同签订好。

  “二十亩田地种植新品种黄皮果,自家五亩和租来的十亩种上百香果,还有矮坡上那十亩旱地,也是种百香果。百香果不耐湿,抗旱性比较强,在坡上种植也行。”杜善薇嘀咕了几句,有些着急,“现在都三月份了,百香果必须得在清明之前种下,否则会影响到今年的收成。”

  租地费用、租用农机翻地、请人整地挖坑、购买果苗……杜善薇还想着要买辆皮卡车呢,结果一算,发现自己的积蓄都快不够用了。

  第4章 忙碌

  她一共租了四十亩,其中水田有三十,租金是每年每亩400元,旱地租金少些,不过因为那矮坡下有一汪泉眼,山上挖有蓄水池,浇水方便,租金比市场价高一些,每年每亩达到200元。

  至于租赁年限,经过反复的考虑和商讨,杜善薇最终决定种植黄皮果树的二十亩水田会租八年,因为黄皮果树的挂果量是逐年递增,只要管理得当,往后几年会一直有收成。至于百香果,一般种植两到三年,产量就会降低,就需要拔掉重新栽种了,所以她打算另外二十亩只租三年时间。

  好吧,这是资金不足的缘故。杜善薇深知这一点,要是有钱,她这么看好两个项目,估计会租用面积更大的土地吧。

  “先给一年租金,第二年实在种不活或者你不想种的话,你把地还给我,其他的钱就免了。”签订合同时,住在村尾的杜九爷挥着大手,一副爽快的样子。

  杜善薇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她在外面待久了,习惯按合同办事,倒是差点忘记农村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话说,有些事情远不是合同能约束的。幸好村里人都是自己的亲戚,有事好商量。

  “合同签了就签了,咱们就按照合同办事,她种不好,到时赔钱也要把租金给你,就当买个教训,省得她小人家不知咱们种地的辛苦。”杜庆国却是笑眯眯地说道。

  杜九爷不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人,几乎所有人都是如此“善解人意”,这让想大干一场的杜善薇有些郁闷:难道大家就这么不好看自己吗?她从小是没下过地,但她有技术和资金啊。

  争论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她也知道农业很靠天时吃饭,如果运气不好,的确容易血本无归,只是人到底往好的一方面去想。

  杜善薇暗暗憋着一口气,第一时间把租金付清,一下子支付14000元。接下来,她就去镇农机站询问租用机械翻地的事。

  有杜积明这个老支书在,杜善薇根据农机站人员的讲述,很快就找到合适的机械和出租机械的人,约定两天后等二级路正式通行,对方就进村帮忙耕地。

  “要不是你们村通二级路了,我是不会去的,你们村的路不好走,我怕颠簸几下就把我的机器弄坏了。”那人收下定金后就笑道。

  杜善薇和杜积明对视一眼,心里又是难过又是庆幸。以前的山路的确不好走,虽说土地肥沃,粮食产量多,饿不着肚子,可的确不是个方便的地方,难怪村民们鼓足劲想赚钱搬到山外来呢。

  幸好,现在二级路开通了,看样子,他们村的好日子也该来了。对此,杜善薇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两天后,二级路正式通行。镇上在庆祝,南山村的村民们也在欢呼。这条二级路从一开始放出风声要修,到正式下文件、征地、开始修建……村民们整整盼了三年!所幸,他们的等待是值得的,这条二级路的规格除了没有中间的隔离带,它的质量足以和一级路媲美。

  “哈哈,以后去镇上就不用走北边那条山道了,直接走二级路,到镇上开摩托车只要二十分钟,开小汽车就更快了,十几分钟就到。”杜庆华等人站在路口笑呵呵地闲聊起来。

  “去市里也快了,以前要两三个小时,听他们说现在一个钟多一点就到了。”

  “和去县城的时间差不多,看来以后娃娃们要回家方便多了。”

  ……

  杜庆国蹲在路口看了看,半晌才站起来对杜庆华说道:“大哥,咱们得让阿明在这里竖个广告牌,上面写着‘南山村由此进’,这样醒目,外面回来的孩子容易找。”

  村民们一听,觉得有理。毕竟他们南山村虽说是在二级路旁边,可路口距离村里还有一段一百多米长的下坡路呢。

  其他几个没有去镇上开会的村干部就点头说道:“支书早就想到了,村委准备上报一事一议项目,争取把这段路铺上水泥,这样路就好走了。只是这段路大家都看到了,是这几年才踩出来的,太窄,路基得拓宽,需要的钱比修一般的路多点。”

  听说是一事一议项目,周围的村民顿时了然,和以往说到钱会变得犹豫的神情不同,这次村民们很快就同意了,看来私底下的议论从没少过,杜积明早已放过风声,说服了他们。

  “是该修水泥路,这样进出方便。”有村民拍拍胸脯大声说道,“到时要捐多少钱我家都出。”

  杜善薇在旁边听了很是高兴,结果到晚上就听说要捐钱了,这次村委的动作堪称是雷厉风行。

  “看来大伯他们早就商量过,我听说他连预算都打好了,到时财政补贴一部分,村里人自己筹资一部分,妈,你说咱们家捐多少才好?”杜善薇小心翼翼地帮李玉英穿好裤子,这才打开浴室大门。

  李玉英单脚站起来,拿起拐杖慢慢地走回房间,闻言就说道:“捐一千吧,这些钱就算有剩下的,你大伯他们也不会乱用。”

  这次南山村打算修建一条四米宽、一百五十米长的水泥路,除去财政补贴的资金,村民们还得自筹资金大约两万元,平均每人需要交一百元,大部分村民是愿意交的,不愿意交的那部分不是生活特别困难就是特别吝啬。

  幸好南山村人团结,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就免掉,大家没多大意见。至于特别吝啬的人倒是没有,毕竟大家都是爱面子的。这次不交,那往后二十年就是特别的谈资了,绝对让对方的名声变臭。

  等李玉英休息后,杜善薇回房,第一时间就打开微信,在“兄弟姐妹群”里发出消息。

  杜善薇:姐妹们,我真的要在村里扎下根了,明天我要开始整地了,好紧张。

  二堂姐杜善琳:放心,如果你亏掉裤子买不起化妆品,我会赞助你的。

  大堂姐杜善洋:二妹你不要吓她,薇薇,缺钱的话跟我说,我还能借你一点。

  二堂弟杜善玮:三姐,你这是创业恐惧症,树还没种下去呢,你就担心养不活了。放心啦,百香果和黄皮树都很容易养活的,要相信聪哥的专业。

  表弟钟文聪:就是就是,表姐,要相信咱们的水平和运气!你的运气一向很好,今年肯定能赚钱。

  ……

  接下来,群里的兄弟姐妹们纷纷冒泡,或安慰或支持……群里很快就热闹起来。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