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8节(2 / 2)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瓶子姝 50瓶;20163289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2章 争论

  “哎呀,幸好我嘴快,提前跟大牛家预定一个木菠萝,要不然今年想吃就得去街上买了,街上买的不一样有他家的好吃。”李玉英抱着一个木菠萝进门,喜滋滋说道。

  杜善薇正在客栈的服务台这里统计这段时间的收益,听到声音就抬起头,见到李玉英怀里那个椭圆形的木菠萝,看起来有二十几斤重,立即来了兴趣:“妈,这是大牛家的?他家的木菠萝不是卖完了吗?”

  木菠萝别名菠萝蜜,是热带水果,也是全世界单果最重的水果,听说曾经出现超过百斤的木菠萝。南山村的气候适合木菠萝生长,村头村尾都种有几棵,最大的树龄超过50年。

  今年风调雨顺,水果的产量也跟着增加,村里的几棵木菠萝就长出很多个,而这么大的水果挂在树上,游客们见到,岂有不感兴趣的道理?眼看着木菠萝即将成熟,在树下就能隐隐约约闻到香气,如果摘下来放上一个星期,估计就能开吃,于是,感兴趣的游客纷纷上门求购。

  木菠萝的主人见状,自然高兴,二话不说,很快就卖出去了,要不是李玉英很早之前就和主人家说好,可能这一个也留不到现在。

  “妈,它什么时候能吃?”此刻,杜善薇闻到它的香气,突然很想吃,赶紧问道。

  “不急,还要等四五天,现在不够熟。”李玉英按一下木菠萝表皮上粗粗的小刺,笑眯眯说道。

  “好吧,那再等等吧。”杜善薇见不能马上吃,也没了兴趣,继续算她的账。

  “大牛家的两棵树上的木菠萝全部卖完了,售价和镇上的一样,被人疯抢。”李玉英把木菠萝在库房放好,洗完手出来就羡慕地说道,“木菠萝多大啊,一个至少能卖50元以上。”

  “我们家也种有啊,在四季果园那里,不过还要等等,木菠萝一般是要三到五年才能结果,过两年才能吃。”杜善薇提起自己的四季果园,里面几乎把本地甚至南方常见的水果都种了,现在就等着它们长大结果。

  “远水解不了近渴。”李玉英说了一句。

  “哈哈,妈,你可以再换个方向想,这几天我们家的百香果和龙眼也卖出不少,挣的钱不比大牛少。”杜善薇总算把这周的收入算好,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那倒是,我们家这几天把不符合李老板收购标准的百香果卖出去大半,这可是一件大好事,有些人还收藏我们家的网店哩,说觉得好吃的话,会在网上购买。”李玉英自豪地说道,“我们家的百香果是不够大,但是好吃啊,那些吃过一个的人,都觉得甜,薇薇,明年我们要继续种这种甜度高的百香果。对了,要换地方种吗?”

  现在租的20亩地,正好种了两年的百香果,她不知道要不要换地方。

  “再换的话可能找不到这么好的地理位置,现在村里的地都抢手。”杜善薇思考了一会,摇摇头,“我再问问文聪,看是不是清园后,再把地深耕一次,用有机肥养养,然后继续种。”

  “行,都听你们的。”李玉英只是提醒,具体的事当然由女儿做决定。

  “客栈的生意不怎么好,那些人来摘果,一天就能跑个来回,很少人住店,不过入住率还是有40%,加上卖出的一些货,一周有上千元。”杜善薇合上账本,算上家里卖掉的龙眼和百香果,一周就有收益八千多元,反正她觉得满意了。

  他们家只有几棵龙眼树,算是添头,卖不了多少钱,大头都在百香果身上。

  令她高兴的,南山村付出的是山岗上野生的山捻子,换回的是别的收益。比如黄臣健的堂哥黄臣裕,他去年成立水奶牛养殖合作社,到现在一年多时间,这次总算舍得开宰,本周杀了一头牛卖,价格比市场上的贵,但游客们去养殖场看过后,不再计较价格,几乎是抢着买完,一头牛就能卖出将近两万元。

  村里人知道价格后,再看看养殖场里那五十多头牛,眼里纷纷冒出金光。要不是知道有部分牛是贫困户和一些普通农户养的,大家一定会羡慕黄臣裕,毕竟数一数,已经是一百多万元的产业了。

  总之,在村民的眼里,那批牛是走动的一百万元。

  李玉英接过账本一瞧,脸上同样露出欢喜的笑容,再想到她一直管着的网站即将迎来一批新的客人,更是高兴不已。

  她家的网站有口碑,回头客越来越多,每月的抽成也随之增加,所以她觉得自己完全能供得起杜善茂读完大学。

  前段时间卖黄皮果时,她还和公婆商量过,准备明年再在市里买多一套单间,钱留在手里会越来越贬值,不如早点换成房子,再出租出去。

  李玉英见杜善薇还在忙,就想回家了。

  杜善薇算完所有的账,又把一楼的卫生打扫干净,就接到覃承毅的信息,家里在叫她回去吃饭了。

  令她感到啼笑皆非的是,当她从客栈走回家时,却被村里的人拦住,询问下一次举办采摘活动的时间,甚至他们还给她建议,只是说着说着,几个人竟然当面吵了起来。

  “山捻子是还有,可又不能常吃,特别是小孩子,都不敢给他们吃多。现在山上还有生的山捻子,等下一批成熟,还得十天半个月,到时还会有人来吗?没有新鲜感了!”

  “怎么会没有人来?山捻子这么好吃,你看,这次来的人这么多。”有人不服气地反驳。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家产的木瓜、石榴和龙眼全部卖出去了,往年都是留着自家吃,就算有游客来,也不一定会买他家的,没想到这次能全部卖出去,就算收入只有一千多元,那也是额外的收入啊,他们一家都很高兴。

  有了这次,自然期待下一次会更好。

  “就是这次来的人多,后面才没有人来。”杜积章捧着大碗出来吃午饭,听到这里就插嘴道,“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该来的都来了,剩下的人不是不喜欢吃山捻子就是不感兴趣,所以我觉得下一批游客不会很多。”

  “其实不来才好呢,不来的话,山里的山捻子树就能多养养,有些人不注意,折了很多树枝,我真怕影响明年的成果。”杜九爷坐在门口,抽着水烟筒,慢悠悠说道。

  大家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觉得接下来有没有游客无所谓,让山捻子树缓一缓也好,不能影响到明年的结果。他们年年吃这个,一年不吃,会觉得不习惯。

  他们现在意识到,山岗上那半山坡的灌木丛是一块宝地,起码是他们南山村的宝地,纯天然无污染的旗号打出去,能每年为他们吸引到一波游客,能把自家的农产品顺势卖出去,不用费很大的劲,省了不少力气。

  杜积章却脑子一转,举一反三,问道:“三妹,你说12月份,我们山上的椎子成熟了,能不能再宣传一下,让人来捡?反正这几年大家都懒得上山捡了,丢在地上可惜,不如让人捡去,还能提高我们村的知名度。”

  杜善薇一愣,随即失笑。

  “哈,章叔,你的想法和我大伯一样,他也想过这个事情,我们认为可行,就是不知道到时会不会有人来。”她笑了起来。

  杜积章所说的椎子是一种形状很像榛子的坚果,就是体积比榛子小很多,比黄豆大点。而榛子又和大街上常见的板栗长得相似,所以她上高中后,第一次见到板栗时,还很奇怪,为什么别人家的椎子长这么大。后来一查,才知道虽说同样是坚果,但体积大小和名字都不同。

  椎子的吃法和板栗差不多,同样可以炒,可以煲汤,跟嗑瓜子一样,越嗑越上瘾,就是肉太少了。这几年,杜善薇想吃的话,都是直接去买板栗,很少去山上捡了,嫌麻烦。

  每年的12月份,椎子树上的果苞成熟后,它会从树上自动掉下来,果苞会裂开,里面的子实就是椎子。

  这种椎子树受到本地政府的保护,是生态林的一员,因为它树下能生红菇。而红菇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菌子,经济价值也很高,干的红菇每斤能卖到三百元以上。

  当然,这个价格是近些年才涨上来的。

  “大家放心,等椎子成熟,我们会尝试再宣传一下,只是冬天太冷,大家不一定肯来。”杜善薇解释道。

  大家一听,觉得也是,大冷天的,窝在房里吹暖气多好啊,都不想出门,就好像他们一样,就想留在家里烤火。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