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第47节(1 / 2)





  到了正午,眼见下人还没过来送饭,孟平媳妇不停的往门口看,一边嘴巴里念着:“怎么还没来?前几天这个时候都已经送来了。”

  孟平的妹叫孟安,是个很文静内向的姑娘,见嫂子不停的在念叨,她想了想道:“大嫂,前头管厨房的范婶说过,府里给我们的饭菜是大哥的分量,今日大哥不在,跟着大人去打猎了,那中午厨房那边是不是不会送饭过来?”

  孟平媳妇一愣,完全没有想到这个:“这……这不会吧?”但是仔细一想,也觉得完全有可能。“那我去问问?”

  孟安道:“大嫂,你还是别去了,咱们先做点吃食填填肚子,这我们这边没有,旁边的自然也不会有,如果去问了,反而不好。”

  孟平媳妇听了:“那我们熬点粥将就一下,孟安啊,你来熬粥,我去隔壁看看。”

  孟安:“哎。”其实孟安也挺不好意思的,觉得自己给大哥大嫂添麻烦了。她发生这样的事情,在老家待着总是被人说三道四的,大哥大嫂一片好心愿意带她过来,但是这里没有田地,吃的又是自己的,她这样一来,反而给大哥大嫂添了负担。为此,她很是不好意思。

  这段时间,孟安也出去打听过,想在这里找点活做,她倒是想到了一些活儿,就是心中还没下定决心,想着等太太回来,说不定对她们也有打算。

  孟平媳妇出门,就去了隔壁的黄虎子家。她们来的早,之后是黄虎子家,所以这几天,两家人也熟悉了。“黄家妹子在吗?”孟平媳妇一走进院子,已经闻到了一些伙食的味儿。

  黄虎子媳妇想起身出去,不过孟平媳妇已经进来了,看见她在吃饭:“黄家妹子,你在吃饭啊?”她看见餐桌上放着一碟咸菜、还有一碗粥。

  黄虎子媳妇道:“正在吃呢,嫂子寻我是有什么事?”她也没问孟平媳妇有没有吃过,万一问了,人家说没吃过呢?她又没有叫人吃饭的意思,自然也就不会问了。

  孟平媳妇朝外看了看,没人,于是她轻声问:“黄家妹子啊,今日厨房那边不送饭了吗?”

  第50章

  黄虎子媳妇道:“我也不清楚, 刚来的头一天,那位范婶来送饭的时候便提了一句,说厨房每日三餐送来的伙食是家里头男人一个人的分量, 府里是不负责家眷的伙食的。我想着今天男人不在, 可能就不会送, 所以自己便煮了点。而且即便是送了, 也可以留着晚上吃, 不碍事的。”

  其实, 厨房给男人的分量也是足足的,不说十分饱, 但每餐七分饱是有的。每天早上一碗番薯糙米粥,偶尔会多个水煮鸡蛋或者肉包子、馒头等等。每天午饭和晚饭是糙米大米混合在一起,还会加几个土豆, 菜也是一荤一素。这吃的, 比在家里的日子好多了, 至少在这里每天都能见荤。

  所以, 她对这日子很满足。而且,她能从男人的伙食里分一点出来, 如果不够吃,自己做点饭,菜倒是不用做了。所以他们家也没什么负担。

  孟平媳妇听了:“啊哟,我咋没想到呢。”的确是,就算厨房送来了, 放着晚上也能吃。”

  私卫媳妇在想什么,杨海燕是不会管的。她此刻在书房里想事情,私卫媳妇们竟然来了,那么再给私卫送饭也不是事情, 不如以后每个月的饭菜不送了,直接补贴食物吧。

  杨海燕给每个私卫的伙食定额在二百文左右,如果补贴食物的话,那么一个月五斤大米、十斤糙米、十斤番薯、十斤土豆,一共九十文。菜方面,一个月十个鸡蛋、四十斤蔬菜、两斤肉、两斤排骨,一共一百文。加起来,每个私卫一个月一百九十文。

  这比包伙食省心了很多。

  “太太,洪叔来了。”莲嬷嬷的声音响起。

  杨海燕放下笔:“让他进来。”

  洪叔规规矩矩的走进书房:“太太,您找我?”

  杨海燕道:“洪叔,乡下的多少一亩?”

  洪叔一愣,虽然不解杨海燕的意思,但如实道:“上等十两银子一亩,中等六两银子一亩,下等四两银子一亩。”

  杨海燕想了想,拿出一百两银子:“去买十亩中等。”虽然六十两够了,但是买东西还是多备着些银钱比较好。

  洪叔接了银子:“是。”不过又多嘴问了一句,“太太是准备种东西吗?”

  杨海燕道:“是,种土豆、番薯、萝卜等,然后在那边围个猪圈、鸡圈和鸭圈。”家里人多了,这些个东西在外面买的话,肯定没有自家养殖、种植便宜。而且,她还要在游商那边“买”其他的蔬菜种子、水果种子,没有怎么行?

  洪叔:“那奴才下去就去办。”

  杨海燕:“辛苦了。”

  洪叔退下不久,私卫家眷便来了,昆张氏母子,孟平媳妇、孟平女儿孟菊、孟安,还有黄虎子媳妇。

  杨海燕在书房里,私卫家眷规规矩矩的进来:“见过太太。”大家都没有学过规矩,在老家时也就在农村里、镇上,这一方天过日子,所以紧张时,行礼也是不伦不类的。他们都低着头,连头都不敢抬。

  杨海燕声音温和道:“几位不用多礼,请坐。”书房里有杨海燕定做的木沙发,长长的,可供好几个人坐。

  私卫家眷:“不敢坐。”

  杨海燕道:“无妨的,咱们还要聊聊呢,你们若是不坐,我便也不敢留你们聊太久了,不然站着多累。”

  杨海燕都这样说了,私卫家眷们便坐下了。

  待他们坐下之后,杨海燕道:“除昆队长家眷之外,余下的便自己介绍一下,今年几许,在家里是做什么的,都介绍一下。”

  孟平媳妇首先道:“回太太,我男人是孟平,我叫娘家姓邱,我今年二十五了。在家里做习惯了农活,但凡是农活我都能做。”

  杨海燕看到了传说中的孟平媳妇孟邱氏,她的五官有几分粗狂,这五官在女子中显得有几分女生男相了。再听她的谈吐,是个道道的农村夫人。再看她的眼神,倒是有几分清正。

  杨海燕觉得,这跟自己想想中的孟邱氏不一样。一个会来问月例,会来说粮食不够吃的人,她印象的孟邱氏……应该是秦二婶那个样子的,或者说,比秦二婶还要极品的人,总是就是小说里的极品。但看孟邱氏,好像是个大大咧咧的人。

  简单来说,不是那么聪明,有什么便说什么的。

  难道是自己小说看多了,所以多想了?

  孟邱氏继续道:“太太,这是我女儿,叫孟秋,秋天的秋,今年八岁了,我女儿也很能干活,割猪草喂鸡,做饭,样样都能做。这是我小姑子孟安,孟安是个可怜人,原本有个未婚夫,年初一月份的时候,那畜生被有钱人家的姑娘看中了,然后做了上门女婿,跟孟安退婚了。

  这退婚便也罢了,但是那畜生偏生要传孟安的闲话,让大家都以为退婚是孟安的错。于是家里就给孟平捎了信,问孟平怎么办。孟平回家后,就把孟安给带来了。”

  杨海燕一听,想到了一月份的时候,孟平来向自己高假,说要回家。她当时也没有多想,便让答应了,现在想来,原来是妹妹出事了,而这关乎名声的事情,他一个当哥哥的,自然也不好多说。而今把妹妹带来了,自然也要把各种原委同她说清楚的。

  杨海燕点点头,看向孟安。低着头,有些拘谨的小姑娘。见自己看着她,孟安起身,带着几分紧张道:“孟安此番随哥哥过来,打扰太太家了。”

  杨海燕道:“无妨。”原本,她还想过各种轨迹,小说里常有年轻的姑娘上赶着给主人做妾,她寻思着这姑娘会不会也有这个意思,但是现在看来,或许不是。

  接着,她又看向另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