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节(2 / 2)


  现在念书便宜,学费加上教材书本费一起一学期也就两块钱不到。

  最开始苏秀兰还不习惯,总觉得念书没有她之前到处疯跑好玩,不过随着她在学校里认识的同学越来越多之后,她就没有在家里面抱怨过学校的不好了。

  现在大队上的学校是附近几个大队一起建的,学生很多,虽然大部分都不会念太久,但是人多好玩。

  上学没多久,苏秀兰已经从中体会到了乐趣,每天早上早早的就背着她的小背篓去学校了,傍晚回来的时候,常常还能割满背篓嫩草回来喂鸡。

  见大女儿对上学不抗拒了之后,梁淑琴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就上辈子的发展来看,她生的四个儿女,也就大女儿和小儿子念起书来强一点了。

  苏秀梅年纪还小,暂时不用考虑上学的问题,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梁淑琴也慢慢放下了心中芥蒂,能把小女儿当成小孩子看了。

  尤其是打苏秀兰上学去之后,没有人再带着苏秀梅到处跑了以后,她就只能跟着梁淑琴了。

  两人相处的时间多了起来之后,梁淑琴觉得自己已经被这个会趴在她的膝盖上,软着声音撒娇的小女儿打败了。

  毕竟小孩子那么可爱,自己生的就更加可爱了,梁淑琴纵使有一颗铁石心肠的心,在面对苏秀梅的时候,也不禁柔软起来。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苏博明一天天的长大,等他已经能扶着东西小步小步走的时候。一九七八年已经接近尾声。

  这一年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梁淑琴知道,对于这个国家来说,今年发生了许多值得纪念的大事件。

  改革开放的号角,首先在沿海地区吹响。

  能在供销社里的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不说,大家私下买卖点什么东西,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藏着掖着了。

  不过梁淑琴还没有开始动作,她在等国家正式下达指令,鼓励一部分人民先富裕起来的报纸面世。

  七九年初,梁淑琴没有等到她想要的消息,反倒是包产到户的指令率先到达。

  实际上那天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前大家虽然都大致听到了一些风声,但几乎没有几个人相信。

  毕竟这么多年的集体制度下了,谁都没敢奢望有一天自己还能单干。

  所以当大队队长通知大家集合开会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表现得太过激动。

  “想必大家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之前消息来源没有确定,我们也没有说什么,如今上面的指示已经下来了,确定今年我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队队长站在台子上,在人群里丢下一颗炸弹。

  随着大队长的话,人群开始喧闹起来,一群人都在叽叽喳喳的讨论。

  梁淑琴挤在人堆里,心情也有些激动,包产到户就意味着彻底结束了每天都要上工记分的日子。

  大队队长看着吵闹不堪的人群,头疼不已的皱眉说道:“我话还没说完呢,吵什么吵!”

  他做了这么多年的队长,威严还是有的,一看他发飙,刚才还喧闹着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对队上年纪稍长的人人开口问道:“那个队长,什么叫做家庭责任承包制呀?我们都没弄明白,你给详细讲讲呗。”

  问问题的是村里的长辈,大队长也要给给和面子的,他清了清喉咙,开口解释到:

  “所谓的家庭责任承包制,就是把队上的田地,公平的分配到每家每户,以后大家都不用上工了,各自侍弄分到自己家的地,等地里有了收成之后,除了应该上缴的公粮以外,其他的粮食都能留着自家嚼用。”

  他这话一出,人群瞬间骚动起来。

  这不就是说要给他们分地了嘛?

  有那年长的老人,更是直接激动的朝京市方向跪下了。

  哭着感谢起国家和国家领导人来。

  看着大家的情绪平复的差不多了,大队长才接着说道:“下午我们就去把队上的地量了,该怎么分就怎么分,分了地之后大家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早点把地里种上粮食。”

  分地这么大的事情,队上的人都不想等,集体嚷道:“还等什么下午呀,现在就去量。”

  这地呀越早分下来,大家就越早安心。

  架不住大家的要求,大队队长取了皮尺,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出发开始量地。

  队上的田地不少,一一量过登记入册过之后,天都已经黑了。

  大队队长看了看天色说道:“这地是量了,不过现在天色也晚了,只能明天早上再开大会分地了。”

  今天没有分到地,队上的人今晚就没几个人能睡着的。

  毕竟这田地有好有坏,而农民深知地好的话粮食产量就高。

  所以大家都在祈祷明天自家能分到好一点的地。

  苏家一家也没睡好,因为苏大有和苏延卿晚上实在是太高兴了,一个没得住就都喝了多了。

  梁淑琴前两天才打回来的酒,今天晚上硬是被他们爷俩喝了个精光。

  看着累成一滩烂泥的苏延卿,梁淑琴无奈的摇了摇头,认命的扶着他回房休息。

  然而第二天一早,就在苏家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准备出门去开会的时候,苏安云一个人哭哭啼啼的回来了。

  第二十章 超市生变

  看着哭成泪人的女儿,吴秀芹连忙上前问道:“怎么了这是?”

  不只是吴秀芹,苏家的人除了梁淑琴都担心的看着苏安云。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