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章(2 / 2)


  大妹随手抓了几个给他,小孩子递过去双手捧住,欢欢喜喜跑远,却引得一直注意这边的几个孩子一窝蜂拥上来,大妹便将一碟花生酥分完,转头看见队尾的一些绣娘看向这边,有不在意的,有羡慕的,有嗤咦的。

  大妹自嘲地笑了一下,仍坐在桌边饮茶,等着天色将暮,排队的人不再那么多了,这才结了账,站到队伍末尾。

  快轮到自己的时候,大妹看了下其他人绣品,发现大多技法都在自己之上,不免有些泄气,但是来都来了,总不能就这样回去,所以只好交上绣品,报了姓名:“姓温名思,南越人氏,现暂住长福客栈。”

  出走

  因料到自己不会中选,心里反而异常平静,一夜好眠之后,大妹起身,去楼下要了一碗粥和一碟小菜,打算果腹之后去京里其他绣坊转转,看看有没有招人的,毕竟身上银钱有限,长住客栈也不是办法,需要早作打算。

  门外进来一个小厮,走到柜台问掌柜的:“请问贵店是否有位姓温的姑娘?南越郡来的。”

  掌柜的朝大妹桌子方向努了努嘴,小厮看见一个妇人打扮的女子,愣了愣。大妹掏出手绢擦了擦唇,站起来冲小厮点头。

  小厮这才相信眼前这位便是,因有些尴尬,笑得不大自然,道:“温娘子,小的是金银绣庄下人,奉我们绣庄主事之命来告知温娘子一声:您被我们绣庄录取了,若是明日有空,便明日起开始上工,若是明日不能得空,那再商定时间。”

  大妹紧答道:“明日有空,谢谢小哥特地跑过来一趟。”接着从袖子里摸出几个铜板打赏。

  小厮弯腰感谢,揣着铜板离开。

  小二提着水壶过来,往大妹的杯子续满水,恭喜道:“金银绣庄不好进呀,小娘子好本事。”

  大妹笑了笑,坐下来继续吃未吃完的粥,心里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论年龄,她不占优势;论技艺,在东凌县还算能拿得出手,到了人才云萃的上京,也就平平,不知金银绣庄看中她什么。

  二妹把儿子交付在丫头照管,自己特地回温家一趟。温秀才见到她,好似抓到救命稻草,急巴巴道:“怎么样?抓到那帮人了没有?”

  二妹摇头,见温秀才暗淡了眼神,连忙解释道:“那些人都是惯犯,打着耍杂戏的幌子,行盗窃之事,而且绝不在在一个郡里长待,一旦得手,立马化整为零,消失得无影无踪,再犯事时,便聚零为整。之前县里好几户人家都遭了盗,因他们手法老道,现场未留下蛛丝马迹,因此无法破解,现在看来,该都是这帮人所为。这帮人行踪不定,这一次在东凌县出现,下一次可能去了云贵一带,防不胜防,官府根本无从抓起。”

  小妹哼声道:“是姐夫让你这么说的吧?”

  二妹涨红了脸,见温秀才面如死灰,于是从怀里掏出一个手绢包裹的东西,硬往温秀才手里塞。

  温秀才打开看了一下,见是个黄澄澄的小镯子,于是把它还回去。二妹两只手反背在身后,就是不接受。

  镯子是大妹送给二妹儿子的周岁礼,当时共打了一套,有长命锁一只,手镯、脚镯各一对,平常放在华氏那里保管,只因前几天应另一位官夫人的约,二妹抱儿子过去玩,华氏这才把长命锁和手镯拿出来装点门面,回来之后,华氏还没来得及要回去,二妹偷偷拿出来一只。

  温秀才皱眉,不悦道:“你这是做什么?”继续把镯子往二妹手上塞,“当心被你婆婆知道。”

  二妹红了眼圈,难得倔强一次,扭着身子不要,“知道就知道吧,还能怎样?总不会打死我!”二妹央求温秀才道,“反正追不回来了,不如把状纸撤回来吧?”一千两银子是大数字,算是个大案子,关系官员的考核。

  温秀才忍不住又抹起眼睛,哽咽道:“这是郑家给你大姐的钱啊!你大姐眼界这么高,心性又要强,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嫁人,她无子无女,长辈再好都要入土的,姊妹再好,迟早都是别人家的。留着这笔钱,以后就算孤苦无依,好歹还能有个依靠……”

  二妹羞得满脸通红,抬头见小妹脸色不好,忙拉了下温秀才衣角,见小妹垂头丧气回卧房,二妹轻声提醒温秀才:“爹你别再说了,小妹这个样子,指不定会做出傻事来呢!”

  温秀才叹了口气,面朝里躺在床上,动也不动。

  二妹叹了口气,包好镯子塞回怀里,走去厨房做饭,又炒了几个素菜。

  忙乎完之后,还未到午时,二妹进屋唤温秀才和小妹吃饭,见他们都躺在床上不吭声,只好把菜闷在锅里,洗了手出去,掩上柴门,因怕华氏回家看不见她,又骂她懒骂她没用,着着急急往县城里走。

  温秀才在床上浑浑噩噩一整天,腹鸣如雷,却没半点心思吃饭,到了深夜睡去,迷迷糊糊醒来已是天明,起床看见小妹卧房门开着,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桌椅擦得纤尘不染,地面也是干干净净,要知道她以前是不耐烦做这些的。

  温秀才叹了口气,去厨房揭开锅盖,见饭菜还是昨天中午留下的,未动分毫,已经馊了,只好盛出来拿去易婶子家里喂鸡。

  温秀才重新放米、加水煮饭,蒸了碗鸡蛋羹,便算是这一顿的菜蔬。

  等到饭好,温秀才去找小妹吃饭,遍寻屋里屋外也不见人影,自丢钱之后被压抑的怒火彻底爆发,“啪”地一声重重摔上柴门,恶狠狠地想:当没生过这么不懂事女儿!

  怒冲冲进厨房盛饭,但一口气堵在心口,哪能吃得下?

  “哐当”一声,温秀才连锅铲也扔了,坐到厅堂的椅子上生闷气,瞥见桌上倒扣着一口碗,碗下押着一个纸条,遂拿起来,只见上面写着:“父亲大人在上,儿三拜叩首。盖因女儿蠢钝,引狼入室,家中才遭此厄变,往后大姐生存无依,也系女儿一人之因。女儿自知罪孽深重,欲外出营生,不赎清醉债,誓不还家。儿再拜叩首,望父亲大人万福金安,勿以女儿为念。”

  温秀才紧攥着信纸跑出门,见旁边的马栏空空如也——小妹真的走了,不禁又是伤心又是忧心:她还这么小,都没到及笄之年,从未出过远门,一个瘦瘦弱弱的小女子,能去哪里?小小女子,倔强起来九头牛都拉不了……

  温秀才紧握的信纸,不禁泪流满面:人海茫茫,他能到哪里去找?

  故友

  金银绣庄是一个三进的宅子,靠近大门的是门房、男仆和绣男的住所,刺绣一般是女子的事情,但不乏也有男子好此道,只是人数较少,且被世人所偏见,一般绣坊不予接纳,唯金银绣庄例外,将他们等同于绣娘们看待,能否进来各凭本事。金银绣庄总共进来过6名绣男,娶妻生子之后,大家先后都戒了此道,老老实实找适合男子做的事情营生,唯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先生还留在这里,老先生姓李,三十岁进的金银绣庄,在年轻一辈绣娘中,是元老级的存在。

  第二进是绣坊所在,共三层楼之高,大大小小房间无数,比绣娘和绣男人头还要多,这么大的绣庄,绣娘和绣男加起来也不过十余人,甚至与孙家这个小绣坊相当。

  金银绣庄重质不重量,绣品以精、巧、奇、新著称,名气大到这种地步,是挑单子来做的,如果是长篇巨幅,就由几个绣娘在大房间内共同完成,如果是小幅绣品,则每人一个房间,关起门来,清清静静。

  第三进是绣娘们的住所,为几个独立院落,白墙青瓦,干净素洁。姑娘们爱花,房前屋后栽了不少,有海棠、迎春、碧桃、萱草、墙下红等等,热热闹闹挤在一起,喜气洋洋地开着。

  走在前头领路的是金银绣庄的丫头,要带大妹和另外两个新招取的绣娘去见绣庄主事,两个绣娘皆是豆蔻年华,因为年龄相仿,手挽手走在一起。

  丫头带领她们走进主院正厅,主事正端坐在主位上等候,主事姓秦,大家都称呼她为秦姑娘,是位四十多岁的女子,仍作姑娘家打扮,一双素手圆润纤尖,水葱一般。

  秦姑娘长着一张讨喜的娃娃脸,皮肤光洁白皙,但不苟言笑,一双厉眼有说不出的震慑力,冷冰冰开口道:“该说的规矩,桂子已经同你们说过,我不再费言,老老实实做事,安安分分当人就是。”转头扫了一眼大妹,道:“根基如何,你自己清楚,有志不在年高,三个月为期,望你善待光阴。”

  从主院出来,桂子先给她们分配住宿的地方,就在主院附近,经过一条□□,拐个弯就到,房间却只有两个。

  桂子等着两个姑娘放好包袱,说道:“先休息一下,午时到前院用饭。”之后,带着大妹一路分花拂柳,穿庭过园,走甬道下石桥,来到僻静的所在。

  推开门,首先看到的是院旁的一抹浓绿,两棵老葡萄树缠绕一处,匍匐上花架,将顶上遮得密不透风,绿叶荫荫,间有嫩黄小芽探头探脑隐藏期间,分外可爱。院子正面是一个大房,两间通作一间,垂着湘帘,两边各附一间耳房,院子左右各有屋子三间,一明两暗,右手边这一排幽窗半开,屋外游廊挂有一架红嘴绿毛的鹦鹉,看见桂子和大妹二人,扑棱棱翅膀,跳着脚嚷道:“贵客上门,贵客吉祥。”屋内并无人出来应答。

  桂子带着大妹去了左手边,打开门,推开窗,笑说道:“姐姐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到正午再同我们一起吃饭。”

  大妹谢过她,送她出院门,回到屋里转了转,屋子很大,被珠帘和多宝架隔成三间,一间小厅,一间梳妆房,一间卧房,不但窗明几净,被褥床帷幔全新,连妆台上的胭脂都是刚买的。多宝架上摆着一只大花瓶,满满插了一瓶子红黄蓝紫月季,五颜六色,芳香扑鼻,摆放的时果也都是极新鲜的,还有糖葫芦、豌豆黄、驴打滚等上京小吃摆了一桌子,考虑之周到,准备之细致,令人诧异。

  打开包袱,大妹把衣服挂放在衣橱里,把首饰放进妆台,出来在小院里转了转,未见对门的女子回来,遂回房里坐了一会儿,等到午时,出去和众绣娘一同吃饭。大妹自知自己绣技薄弱,能被录取已是破格,三月之期便是金银绣庄给她的机会,若是期满之后仍不能达到要求,只能整理包裹自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