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2节(2 / 2)

  “喂,你当真要去帮楚苗苗搭木屋吗?你不怕真像他们说的一样,晦气?”

  “晦气什么?她都在衙门里住了多长时间也没见本官有什么倒霉事啊!要不是她自己不愿意再住在衙门里,非要回家,我是不会赶她走的。”

  歇了一会,司徒律津的话也就说的利索些了。可江秋意对这位县太爷的办事能力还是不满:“她回家回不去,你就把人撵到姑子庙,那是尼姑住的地方,你叫她去住算怎么回事?”

  难不成他也嫌弃楚苗苗?

  第144章还真有一件事请你帮忙呢!

  “冤枉啊!这你可冤枉我了,我原本是叫她继续会衙门里住着的,可她不愿意啊!她说她不想在有男人的地方待着。我想了想,也只有姑子庙没有男人了,可谁知道那帮恶毒的尼姑,明里暗里的羞辱她,她待不下去了才走了。我派人去接她,可她说什么也不肯再回衙门或者姑子庙了,一时半会也想不到安置她的地方,就只好先随她去了。”

  江秋意白了司徒律津一眼,算是勉强接受他的解释了。只是心情依旧郁闷,六郎要是还在家那还好,自己打下手,六郎多少也是会些木匠活的,给楚苗苗弄一间遮风挡雨的小木屋还是可以的。

  当真是家里头没了男人才知道男人的重要性啊!江秋意叹了一口气,问司徒律津:“楚苗苗现在就住在山上,连一个像样点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你是石屏的父母官,你说说怎么办吧?”

  “他们不愿意我去给她搭,木匠活我小时候跟着太子是专研过的,她一个人住搭一间小木屋能有多难?”

  “呵呵呵……”江秋意拍了拍身上的灰:“有多难你去试试不就知道了?县太爷要是能盖木屋,太阳都要打西边出来了!”

  “你别小瞧人,告诉你,我可是请教过大燕最好的木匠工人干活的,不信来打个赌,三天,三天我就能把楚苗苗的木屋搭好!”

  “你的手下帮不帮忙的?”

  “不用!本官自己一个人干!你信不信?”

  “我信,只是大人啊,你当真知道怎么盖木屋吗?还有盖一间木屋三天真的能盖好吗?”

  “当然能!就没有我司徒律津干不成的事!水稻本官都种出来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江秋意自动找到这话里头的亮点了,连忙问:“大人的水稻种植成功了?”

  “那是,本官买下的二十亩地全部插秧了,今年秋天,北秦的老百姓就能吃上北秦的大米了!从今以后大米不用从南秦运过来,省去了这一路上巨额的运送费,米价就会便宜很多,老百姓也能吃得起了。”

  司徒律津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神采飞扬,就好像已经看见了一副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的美好景象,可江秋意的一句话,却将他的神采顿时压了下去。

  “那南秦的农民呢?北秦人不吃南秦大米了,南秦的大米卖到哪里去?大人,你不觉得重点不在南北秦的农作物上吗?”到底还是忍不住,江秋意顿了顿,说:

  “道路不通,丰收时粮食滞销,欠收时外头的粮食进不来,这就是大秦眼下面临的困境。您瞧瞧从石屏到临安城不过三四百里路,这可一路上,又是山路,又是水路,又是小道的,往返一趟多艰难?旁的不说,就我们家做的麻辣小鱼干,要是想拿到临安城去卖,又是爬山又是涉水的,去到那价格不往翻几番怎么对得起这一路的艰辛?”

  司徒律津点了点头,有些失落的说了句:“在全国范围内大修官道,是太子殿下多年前的宏远,只可惜耗资巨大,光是陛下那一关就过不去了,更别提想从把控着朝廷钱袋子的贵族世家那里拿钱。”

  大秦的国库归四大世家管,掌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从上到下的各级官员,几乎全都来自孟魏崔张大世家。而贵族世家嘛!剥削阶级,他哪管你底下的人怎么样!

  听来听去,这大秦的太子还真是个贤良的明君之才,大秦要是早换了他当家,估计早就变了样了,哪里还会向现在这样贫穷落后?

  只是当今皇帝和太子并不亲近,太子是生母是章后,是孟魏崔章里头原来的大章,如今的小张不过是在章后仙逝章氏门阀没落后取而代之的。而太子当时是嫡长子,母族势大一出生就坐稳了储君之位。

  可惜章后早逝,她去后章氏一族又诸多作孽,被刨出了许多欺上瞒下的腌臜事,最后招致合族倾灭,连太子都受到了多番牵连,失了圣心。

  大秦皇室人丁并不兴旺,如今成年的皇子仅三位,太子,魏皇贵妃所出的禹王,孟贵妃生了梁王。三位皇子之中,禹王母子最得圣心,也深得众大臣和贵族门阀的亲近。这些年朝中易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倒是陛下好像从未动过易储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