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六章子衿(1 / 2)





  天气晴朗,阳光正好,懒懒地透过乐坊的纸窗照在一架架琴瑟之上。

  阿笙专注地拿着乐谱研究广陵止息的音律,前方自己投映出来的影子骤然拉长,她惊讶又好奇地望去,原是一个人悄悄来到她的身后。

  她赶紧回头看去,却是那个令自己颇有好感的曹操,他一身肆意明亮的红衣,朝她微微一笑:“阿笙姑娘,我没有吓到你吧。”

  “将军说笑了。”阿笙赶紧朝他浅施一礼。

  曹操的身后还跟着一位青衫飘逸的翩翩公子,眼里闪烁聪慧如星的光芒。

  “卞笙姑娘?”这个青衫男子在看清她的面容后微微一惊,他和曹操一样都是行止洒脱无拘,只是一个霸气,一个沉着。

  这男子认识自己?

  一旁的曹操也露出惊讶神色,“郭奉孝原来认得阿笙姑娘。”

  叫奉孝的男子折扇一倾,“哗”得打开青皴墨染的山水扇面,掩住若隐若现的笑意。

  “奉孝原先与荀文若相游,故此识得卞笙姑娘。只是为何姑娘如今孤身在此?”

  不远处的鼓瑟之音空泛缥缈,铿锵有声,像玉磬敲击金石,清脆震鸣又不失婉婉温润。

  “一年前我掉下小山崖,醒来后就把从前的记忆都忘掉了,你们和你们所说的荀文若我都不记得是谁。”阿笙神情茫然,举止无措。

  “无妨,我们在这里也算重新相识。”郭嘉打量四周的陈设,繁复古朴的楠木花纹映射着阳光,在空气里泛出肉眼可见的微尘。

  曹操看见那墙面旁的一排编钟,不由地侧首问阿笙:“阿笙姑娘可会演奏此物?”

  见她摇头,他握起木槌试了试音,明亮悠扬,伴随振动发出的声音圆浑宛转,一奏三叹,余音袅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阿笙坐在角落处的坐垫上认真地听他吟唱,古老韵致的节奏伴着编钟时而清脆时而浑厚的音律,漫氲无尽思念与缱绻的喃喃自语。

  他站在那里长身玉立,被耀眼而不失和煦的日光浸染上一层金色的辉光,明明是锋芒毕露的身居高位者,此刻眼里满盛着寒冰化为水的温柔。

  阿笙的眼眸呆呆地注视着他,像是在看天上独一无二的神明。

  她不由自主地接着念下去:“挑兮达兮,登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她好像曾经郑重地把这句话许给过一人。

  “阿笙姑娘?”曹操见她又陷入沉思,拿木槌轻轻敲了一下她的脑门。动作极其轻柔,蜻蜓点水,却亲昵地好似相熟已久的情人。

  浑身被这一点刺激得脊背发烫,她有些羞赧,但下意识地应道:“何事?”

  他突然猝不及防地凑近她,丝毫不顾旁人目光,眼神努力抑制扑面而来的炽烈,呼出的气息灼热如火,一点点覆在她已是紧张敏感的肌肤。

  角落狭窄逼仄,已是被他迫得再无半分后退的余地。

  阿笙脸颊上抹上一层桃花云雾般的绯色,平添娇羞和别样的诱惑动人,却是这般纯净澄澈,让人舍不得玷污分毫。

  万物静止,天地间别无一人,只余面前的他。

  他眼中暗含狡黠的笑意,语调暧昧沙哑,“我马上要带兵前往青州剿灭黄巾余党,阿笙姑娘可能要一阵子见不到我了呢。”

  “咳咳,主公。”远处的郭嘉深深感到自己存在的无足轻重,实在憋不住了,“唰”一声蓦地收了手中的墨白扇子,一脸不怀好意的心知肚明。

  “那还望将军多加小心。”阿笙假装没听到郭嘉的提醒,垂首悄悄道。

  **

  爹爹这两日咳嗽加剧,夜里阿笙被他突兀的声音惊醒。

  忽然,她发现爹爹的痰盂里有一抹刺目的鲜红,触目惊心,揪得她心里发紧,寒气遍体漫布。

  “爹——”阿笙拍着他的肩膀,唤一旁着急的小秉赶紧去寻郎中过来诊病。

  爹爹慌忙摆手,喝了口她端来的药,咳嗽着急促地阻止一只脚已经跨出大门的小秉:“我没事,这陈年旧病也看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