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红楼之林家璟玉逆袭记_124(2 / 2)

  “人老了便越发怀念从前,加之老祖宗最近身子不太爽利,汤水都咽不下去,就想着大姑娘在家时熬的粳米粥,最近几晚上老祖宗都在梦里念叨大姑娘呢。”

  这婆子说的大姑娘自然便是贾敏,林璟玉和黛玉的母亲。

  话都说到这份上,作为贾敏儿女的林璟玉和黛玉自然要收拾东西,上荣国府侍疾。还有三个多月便是秋闱,赶考的学子基本都已经到了京城。三三两两呼朋唤友,结交友人。

  林璟玉作为江浙一带士子的领头人,特意为江浙士子办了两场诗会,靠着他先生和他父亲的脸面,邀请了几位官场清流点评和几位京城的名士大家作裁人。

  十年寒窗上金殿,这是所有学子的期许。可绝大部分人是名落孙山,那么随着名士进学、给清流大官作幕僚、在学馆里当教书先生,都是不错的选择。想做这些,自然要向世人证明你有才。在这个文风盛行、骄子多如牛毛的朝代,千里马不缺,缺的是伯乐。

  林璟玉自觉自己不是伯乐,可他不排斥介绍一些伯乐给这些学子们认识。

  “哥哥,你今天不是要去参加一个诗会吗?”

  贾母派过来接人的婆子还在府里等着,林璟玉和黛玉先回去换衣裳。林璟玉觉得他外祖母总自视甚高,不知她对别人是不是也这样,反正对于他和黛玉两人,从来不提前派人说一声或者是递帖子,一大早直接就过来接人。

  好像是你之前的安排在他荣国府老祖宗面前不值一提一样,架子端得太高,所以特别招人反感。

  “你没听那婆子说吗,老祖宗都汤水都咽不下去了。身为晚辈的我们自然是要到跟前侍疾的。”林璟玉笑得温柔:“要不然就是不孝。”

  百善孝为先,‘不孝’这两个字,对于要出仕的文人来说,是致命的。

  老话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很明显,手心的肉要多一点。对于黛玉来说,荣国府是亲戚,可林璟玉于她来说,是亲人。而且贾母最近说话做事越来越明显,偏又拉不下脸来,黛玉心里也有些不痛快。

  “晚上父亲母亲托梦说你不孝吗?还是素未谋面的祖父祖母?”

  他们姓林,老祖宗是荣国府贾家的老夫人,姓都不一样,哪能扣上不孝的帽子?

  “小促销鬼!”

  林璟玉自然有他的顾虑在,他们毕竟是姻亲,做得太绝,别人会说他们兄妹两心太狠。他还好一些,好些别人说他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坏些也顶多一句无毒不丈夫,这个时代对男子都要宽容得多。

  但是,靠闺誉来评判女孩儿家教品德的岁月里,心太狠太硬,落在女儿家身上可不是什么好名声。一句铁石心肠,便可让一个闺阁女儿出嫁前乏人问津,出嫁后无人与之相交。

  等林璟玉和黛玉到了荣国府,自然先到荣禧堂看病重的贾母。

  贾母自然没有那婆子说得这般厉害,有些咳嗽是真的,也有些咽不下去米。八十多岁的老人,吹风受凉便是小病不断。贾母身子不舒爽,还在内室里躺着。林璟玉和黛玉直接去了贾母的内室,到的时候,王熙凤正在给贾母喂白粳粥。似乎是贾母不想再吃了,王熙凤正在劝她:

  “老祖宗,再用些吧,昨儿便没吃什么呢。”

  “老祖宗”

  “你们两来了。”贾母一句话没说完,就有气无力地咳了起来。

  “老祖宗,你这是怎么了?前几天都还好好的。”黛玉担忧的问话,上前接过王熙凤手上的碗,接着喂贾母。

  “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他们一惊一乍的。”见黛玉喂,贾母皱着眉又吃了几口。

  林璟玉站到一边,轻缓的摇着扇子给贾母打扇,柔声问道:“老祖宗,今天感觉怎么样?”

  贾母咳嗽了两声,“还是老样子,不死不活的半吊着呗。”说着,又就着黛玉的手吃了几口,后面便是黛玉柔声细劝也不吃了,站在一旁伺候的鸳鸯见此,忙将黛玉递过来的碗接过去。

  “呸呸呸”黛玉连‘呸’了几声,才柔着声音劝道:“老祖宗可不能松了这股子劲儿,人嘛,活得就是一股劲儿,只要这股子精气神在,吃灵丹妙药都没这管用。你想想,大表姐荣升为贵妃,来年元宵节又要省亲,哪家老太太有您这福气啊?”

  “这府里不止凤丫头那张嘴厉害,你也不弱。”贾母拉了黛玉的手,“有你们几个在,便是我天大的福气了。黛玉,扶我起来。”

  林璟玉黛玉王熙凤三人忙上前将贾母扶起来。

  “老祖宗,屋子里怪闷的,怎么不通通风?”进来这一小会儿,林璟玉觉得背上已经起了一层细密的汗。

  “之前老祖宗贪凉,吹了一夜风便着凉了,现在我们哪还敢敞着窗子?”鸳鸯说着又叫小丫鬟拿扇子给几人扇风。

  可能是屋子里没有放冰的原因,便是扇出来的风都是热乎乎的。

  黛玉身子素来就不太好,近些年虽被调养得好了些,过冷过热却还是有些受不了。“老祖宗,再放一盆冰吧,你这屋里也太闷了,容易闷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