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双璧》作者:九月流火第18节(1 / 2)





  正在魏王头痛时,他忽然听说太平公主进宫了,和女皇撒了好半天的娇,说神都已许久没热闹过,她想举办飞红宴。

  当然这没什么要紧的,太平公主真正要说的话是后半句,她已许久没见过皇储,想趁着上元节和兄长团聚,共享亲伦之乐。

  女皇自从杀了薛绍后,对太平公主便极尽补偿,别人提了要掉脑袋的话,太平公主提出来后,女皇也允了。只不过出来的不是皇储,而是皇储的两个庶子。

  外人只感叹太平公主受宠,不知其中深意,但魏王一下子猜出来了。他知道,太平公主也知道庐陵王回来了,所以才会想方设法将消息传给皇储。

  魏王出入宫闱多年,再加上有二张兄弟帮忙,他很快就查出来,庐陵王进宫时,被一个小宫女看到了。宫女来找上官婉儿拿主意,上官婉儿立刻安排此女出宫,传信给太平公主。

  这才有了太平公主假装大办宴会,实则暗传消息的飞红宴。

  但太平公主不知道,魏王同样拿到了消息,她看似聪明的假动作,恰恰暴露了她的意图。魏王灵光一闪,突然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

  比人言更可畏的是鬼言,连二张兄弟都不能阻止女皇见庐陵王,那就只有鬼神能。

  他要制造一个“鬼谈”,告诉众人庐陵王被蛇鬼附身,可以不断传递,会害死和他见过面的人。女皇年事已高,最忌讳生死,她听到这种事后,肯定会将庐陵王远远贬走。

  儿子不在身边,女皇才会将帝位传给侄儿。

  魏王想到办法后说干就干,他苦心铺垫这个“鬼故事”,先欣然应允太平公主的邀约,等到飞红园后,魏王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定王,要求定王帮他杀几个人。

  公主府内虽然有魏王的人,但到底不如男主人定王更得心应手。魏王已经查出来了,从小宫女见到庐陵王开始算,宫女偷溜去公主府,给她开门的人正是迟兰。之后迟兰将消息递给魏紫,魏紫在夜里告诉太平公主。

  杀了这条链条上的人,就能将“鬼”栽赃给庐陵王。

  魏王没打算杀太平公主,但死几个宫女、婢女却无伤大雅。定王推辞不过,只能派了自己身边最凶悍的家奴去杀人。

  小宫女有魏王的人料理,定王只需要按顺序杀掉迟兰、魏紫。为了放大鬼怪传闻,魏王特意要求了,要挖眼,而且死状要极尽恐怖,越显眼越好。

  同时,魏王在山上大肆散播蛇鬼杀人的怪谈,煽动恐怖。众人津津乐道蛇鬼寻觅替死鬼的规则时,无人知晓,故事中那个从房州来到洛阳,被蛇鬼附身,会将不幸传递给见过他之人的旅人,就是庐陵王。

  飞红宴上都是个世家大族的郎君小姐,等回去后,这个鬼谈就会迅速传遍神都。魏王再安排二张兄弟在女皇面前煽风点火,等女皇听到蛇鬼找替死鬼的传说时,立马就会想到刚从房州回来、对她有怨的庐陵王。

  无需魏王多说什么,女皇自然就会对庐陵王生出芥蒂。

  最初飞红园一切都很顺利。迟兰得知庐陵王的消息后,心神恍惚,魏紫怕消息泄露,屡次将迟兰叫出去提点,外人看起来就是魏紫在斥骂迟兰。

  魏王趁夜将雪山炸开,人为制造雪崩,将所有人困在山上,强行陪他演恐怖故事。雪崩后,定王派人去找魏紫,驸马传唤,任何人都不会起疑,大家甚至没有留意到。

  魏紫就这样被轻而易举骗了出去,命丧雪山。

  有了魏紫这一步后,其他死者只是煽动恐怖氛围的添头。一切都在按照魏王的预想进行,直到几个少年少女闯出来,破坏了他的计划。

  第24章 太子

  魏王最开始没把几个少年人当回事,毛都没长齐的孩子,也配和他交手?但没想到,就是他最不放在眼里的人,坏了他全盘大计。

  甚至连太平公主都没看穿,她一直以为命案是冲着她来的,压根没有往庐陵王的方向想。直到被提醒后,太平公主才意识到,所谓蛇鬼怪谈只是表象,真正目的是庐陵王。

  太平混了这么多年宫廷,也不是个傻的,她立刻派出全部势力,大张旗鼓抓捕凶手,将此事闹得全山庄皆知。

  定王和魏王做得很干净,凶手身上没有任何能证明是他们指使的证据,只要杀了凶手,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在政治斗争中,一旦被对手看出意图,失了先机,就已经失败了。

  太平公主修书一封,用山庄里的鹰发给紫微城,其中大部分是诉被困在雪山上的苦,末尾处不经意地点了下闹鬼传闻。女皇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背后的圈圈绕绕。

  可能就是这封信警醒了女皇,女皇不再冷处理庐陵王,而是将他带入宣政殿接见。如果魏王猜得没错,今日,女皇就要公开这个消息了。

  魏王长长叹了口气,政斗如棋局,一步错,极可能满盘皆输。这一次他算计庐陵王不成,反被太平公主告了黑状,在女皇面前恐怕很不讨好。他得赶快想办法,挽回他的劣势。

  魏王想到这里又气又恨,明明所有鱼都上钩了,只差一步就能成功,却毁在几个名都没听过的半大孩子之手。他记得,那天晚上去见太平的人,似乎叫江陵和明华章。

  江家暂且不论,明家一个落败公府,也敢和他作对?

  魏王在寒风中站了一会,折身,往王府正殿走去:“传杨天师来。”

  ·

  宣政殿内,庐陵王哭了许久,女皇看他一把年纪还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叹道:“去整理一下仪容吧,你这样子,让人看到成何体统?”

  听女皇的话,一会似乎有人要来。庐陵王试探地问:“母亲有事要和相公们商量吗?”

  女皇淡淡应了声:“不算什么大事。你难得回洛阳一次,狄公这些年一直在念叨你。他身体不好了,让他见你一面,安安心。”

  庐陵王听到竟然是狄公,不敢琢磨母亲这是什么意图,近乎诚惶诚恐地叩首:“儿臣遵命。”

  退出宫殿的上官婉儿像有天眼一样,恰如其分进来,扶起庐陵王,柔柔道:“庐陵王请随奴来。”

  狄公已卧床许久,这次听到女皇传召,几乎是被人搀扶进来的。狄公见到女皇,颤颤巍巍行礼:“臣叩见陛下。”

  女皇自己是个阴谋家,却很赞赏大公无私的义人志士。她素来欣赏狄公刚正不阿,怎么忍心让他顶着病体下跪,忙道:“快扶住狄公。你我之间,无需在乎君臣之礼。”

  太监们忙上前扶住狄公,狄公也不再执着行礼,问:“陛下,您今日召老臣前来,可是遇到了什么疑难之事?”

  这是女皇和狄公的习惯,女皇喜欢需要动脑的游戏,她想到什么有趣的字谜,就会召狄公进来考校,朝中碰上什么疑案难案,她也交由狄公。

  而狄公每次都不让女皇失望,字谜也好,疑案也罢,狄公手里,就没有解不开的题。

  也正是因此,狄公劝女皇传位给儿子,才会如此有份量。

  “疑难算不上。”女皇道,“狄公,你看屏风后,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