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18.第 118 章(1 / 2)


此为防盗章, 订阅比例低于60%需等待一天才可阅读, 感谢理解  虞璁叹了口气,吩咐他先下去,心里又记了一笔。

这么说来, 现在这情况,就跟唐僧还呆在长安城里,连孙猴子都没见到。

他之前问了陆炳,得知京中并无严嵩一人, 心里动的杀意都没处安置, 只得悻悻作罢。

在下朝之后,三千余闲杂人等的簿子被递了上来。

按照虞璁的要求, 其中能言善辩、会读书写字的被分作一拨。

通晓农桑之术, 会养殖牲畜的, 又分作一拨。

会奇淫技巧的, 搁在备用的一册里。

好在这三千人里,确实有善于整理分册的人手, 不仅效率还算快,连字迹也相当工整,令人满意。

虞璁吩咐了宫女一声, 往后每日都寻不同的茶叶过来,一面看着簿子上的名字和介绍, 一面唤黄锦把张璁和夏言唤过来。

没过多时, 两位大臣匆忙赶来, 神色各异。

“成立经部的事情, 两位大臣商议的如何了?”他抬眉瞥了他们一眼,慢悠悠道。

张璁沉吟片刻,再度行礼道:“臣觉得,此事需从长计议。”

“为什么?”

“于礼制而言,并不妥当。”夏言接话道:“这千百年来……”

“千百年又如何?”虞璁反问道:“张大人也看见了,如今冗官冗职数不胜数,倒不如进一步优化官僚体制,加强行政效率。”

他在上朝的时候就想过,这农业改革如果单交给工部的屯田司的那号子人,只会事倍功半。

可惜了,这帮老臣是圣贤书读坏了脑子,什么事儿都畏畏缩缩。

“臣明白皇上的意思,可是这文武群官……”张璁畏惧道:“恐怕难以服众啊。”

虞璁用指节敲了两下椅背,突然想起来这两人未必能让其他人闭嘴,挥袖道:“开会吧。”

相较于西方的圆桌会议,上议院下议院会议制,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政制里,也有‘集议’、‘廷议’制度。

但这些会议兴于西汉,流于明朝,到了最近几代,几乎就是官员之间的一个形式,并没有多少实际的用途。

集议制往往是宰相召集群臣开会,再把决策报给皇上。

——如果是早朝开会,恐怕没等大臣们争出个结果来,外面的一众小臣就得冻死在广场上了。

皇上左右一琢磨,吩咐黄公公去寻个大些的屋子,再将一溜长桌拼起来,把龙椅搬到首处,再放个惊堂木。

他有预感,等会要是一吵起来,指不定得多乱。

六部尚书、内阁学士都聚集场中,待虞璁挥袖示意平身之后,再各自使着眼色,略有些慌乱的一一坐下。

虞璁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不设名牌的长桌旁,他们是如何选定位置的。

这位置的分布和每人的神情,都代表了不少的东西。

陆炳被唤到了他的身侧佩刀而立,神情肃穆。

在一众中年人的谦让中,一个老者神情淡然,待拱手一礼之后,便施施然坐上了皇帝右手边的第一个位置。

这是……首辅兼兵部尚书,杨一清。

虞璁瞥了他一眼,心想果然长了副老狐狸的模样。

这老头儿比张璁还年长许多,看起来一派斯文,不言不语,可在历史上,他熬过了三个皇朝,亲手布下了刺杀当时大宦官刘瑾的局,挽救明王朝于危难之中。

老头儿虽然皱纹都沟壑纵横了,但仍然精神矍铄,眼睛里透着一股精气。

虞璁抿了口茶,眼瞅着一堆人终于坐下,清了清嗓子道:“从今往后,朕将不定期的举行集议,一来探听民间动向、朝政实施情况,二来发布政令,与诸君同商共议。”

杨一清眼睛一眯,露出了几分赞许的神情。

“这会议往后,由朕来主持,凡是要发言者,必须举手示意,在得到朕的同意之后,再起立发言。”虞璁说到这儿,总觉得自己跟高中生班长一样,说话一板一眼的,仍严肃了神情道:“会议期间,不得相互推诿攻击,也不得谈无关之事——违者杖责二十。”

既然是君主专/制,就不用太民主。

他是这帝国的皇帝,也是未来整改的执鞭人,他们只需跟紧步伐便是。

十来位大臣面面相觑,齐齐应了一声。

“很好。”虞璁淡笑道:“张卿,先由你来解释一下,这新立七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