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汴京卖花第101节(2 / 2)


  莺莺便道:“我早就青娘子提前给那些花农下了订单, 收集到的唐菖蒲还有待收割的唐菖蒲都只能供给我花满蹊。”

  唐菖蒲不是什么名贵花卉, 因而花农们并不会特意种植, 市面上出售的唐菖蒲都是花贩子从各乡各村收购来的,乡民们接了订单就会去漫山遍野采摘这些花木,赚取些辛苦钱。

  而花贩子拿了唐菖蒲却不并好卖,只能当作配花搭配着出售。

  因此当青娘子提出能够与他们签订契约购买他们接下来一个月的唐菖蒲时,花贩子毫不犹豫就点头了:这样没人要的配花如今能有人兜底,那傻子才不干呢!

  就这样莺莺拿到了汴京城里一个月的唐菖蒲全部供应量,当然她没忘记裴娘子,给她店铺也匀出来了两车的量。

  裴娘子便是感谢莺莺便是叹服,一点都没有嫌弃花少的意思。

  须知当满城都追捧一种花卉时,你店里有这种花便能极大满足熟客的优越感,能叫他们对你店铺更加死心塌地。

  至于数量少,笑话,裴娘子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莺莺那样在人人都不喜一种花时候便大包大揽签下契书买下所有的唐菖蒲,因此便不会眼红莺莺今日的收益。做生意嘛,有赔有赚,她没有赔钱的心理准备便眼红别人赚钱岂不是有病?

  裴娘子再三感谢莺莺之后又想起个新的问题:“若是一个月后呢?”

  莺莺抿嘴笑:“汴京城里的人你我都知道,最是喜新厌旧,哪里会追捧这种花超过一个月?”

  到时候人们还是会喜欢唐菖蒲,可是那种程度就如今天喜欢石榴花一样,看见了买一点,不看见也不会刻意追捧,那时候就算莺莺不再垄断唐菖蒲花又有什么关系呢?

  裴娘子也想通了这一点:“对啊,就是我自己,再喜欢一个冠梳样子都不会短期内连着戴两天。”

  一个月后若是还想有商人大包大揽买下所有的唐菖蒲,估计就要面临砸在手里的风险了。

  裴娘子佩服起了莺莺:“我爹老说你厉害叫我多向你学学,可这哪里是能学得的?”

  她也不急躁,想起另一出:“若是青娘子被人收买呢?”

  市面上的花商们稍微一打听便能知道青娘子买断了汴京城所有的唐菖蒲,若是他们收买青娘子来获取菖蒲呢?

  花满蹊与青娘子并不是主仆关系而是契约关系,这时候若青娘子是个心术不正的便很容易被人收买,这样莺莺费尽心思岂不是再为旁人做嫁衣裳?

  莺莺摇头,很是笃定:“以青娘子的为人不会做出那等事。”

  原先她与青娘子做买卖就觉得她麻利干净,如今她住在花满蹊后院莺莺才更多了解到她:青娘子这人乐于助人又生性刚毅,不是那等唯利是图之人。

  这一个月花满蹊做出了唐菖蒲花盒、扎出了唐菖蒲花束、还有唐菖蒲的插瓶,打出了“节节高升”的旗号。

  许多官员给上峰送礼时都特意来买花满蹊的高升花盒来装,一来嘛是讨个好兆头,二来送其他礼物都容易拒绝,可这花盒不打眼,就是被人不慎看见也可以说送了个花满蹊的花盒。花盒居然卖得特别快。

  当然花盒的价格就与普通的花枝不一样了,可以说比普通花枝翻了十倍都不止,可是官员们都有钱,自然是不在乎那个。

  很快一个月就到了,花满蹊赚得盆满钵满,最后核账足足赚了六百两银子。

  而市面上的商人们果然如莺莺猜想的一样蠢蠢欲动,开始购买起唐菖蒲来,甚至还有人因着买不到唐菖蒲打算自己开辟花田来种植。

  可惜当他们买到唐菖蒲后汴京城里的百姓已经不大刮这阵风了,毕竟送上峰礼也不会月月送啊。

  如今汴京城里的百姓又迷上了一样新的花卉——玫瑰。

  花满蹊墙上挂着的花盘上也有玫瑰,上面写着:玫瑰象征着浓情蜜意。

  “咦那不是徘徊花吗?”汴京城里都将玫瑰花称作徘徊,自然是认得的,可是浓情蜜意又是为何?

  花满蹊的老板娘将徘徊绛红色的花苞举起:“瞧这花苞浓香四溢,绛红色胆大热烈,不是最浓情蜜意吗?”

  这么瞧着似乎也是这个意思。百姓们点点头。

  不过这也有些太大胆了些吧?除了那些柔情蜜意的小郎君小娘子谁会买这个?

  猪剩嫂子可不管那个,她大咧咧站在门口:“你们这些个男人,你们婆娘含辛茹苦为你们打理家务生儿育女,连个几文钱的花束都舍不得买给她们吗?”

  要是未成家的伙计说话便有些抹不开脸,可是猪剩嫂子这种成过婚的妇人自然是百无禁忌。

  她年纪与那些百姓相仿,说的话也合他们的心意:“一朵徘徊才十文钱,你买回家婆娘却要高兴好几天呢,少唠叨几句,允许你多喝杯酒,这日子不就好过许多了吗?”

  围着的街坊听听是这么个道理啊,再说当初与自己浑家成婚时也有几天甜蜜日子的。因而纷纷点头:“给我来一枝。”

  你一枝我一枝将花满蹊店里的徘徊都买空了。

  而且因着花满蹊靠近象棚、大小勾栏等地,那些引领汴京风潮的弄潮儿如今都喜欢遣自己家的侍从去花满蹊瞧瞧又流行什么。徘徊花象征着浓情蜜意的事情便被他们知道了。

  要说市井百姓给自己婆娘买这个还有些不好意思,那些梨园子弟歌儿舞女便无所谓了,风月场中最多这种表露心声的事情。这徘徊便一下火了。

  甚至还发生了一件事:一位戏子在唱戏时他的仰慕者买了一车徘徊花,每间隔一句便扔一朵徘徊花到戏台上去,一时名声大噪。

  这下要是唱戏的时候没个仰慕者在下面投掷徘徊花你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角儿!

  徘徊花自然替代了先前的唐菖蒲成为汴京城最受欢迎的花。

  这时候花商们都恍然大悟,弃满仓库的菖蒲花不顾又一轰而上去买徘徊花。

  可是徘徊花都没了!

  花农和花贩子们的说法有些耳熟:“这些花早几个月都被人包下了。”

  这不是一月前的原话吗?诸花商们扼腕叹息。看来又晚了一步,被花满蹊先下了手。

  连着两次都只能看着花满蹊赚钱而自己只能望洋兴叹,花商们便多了个心眼,想着去花满蹊外墙上瞧瞧看看墙上的瓷盘到底画的哪些花。

  于是花满蹊的门外便多了几个大腹便便的商人,磨磨蹭蹭站在那里打量外墙上那些瓷盘挂着什么花。

  让他们意外的是花满蹊的老板也不赶他们,就大大方方由着他们看。

  可这有什么用?他们看了半天,这墙上挂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瓷盘,上面都画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