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临安美食录第51节(1 / 2)





  “也是,招赘难哩。我原先还想将曼娘说与三郎呢。”大夫人不无遗憾,“曼娘那性子我喜欢,又娇憨又烂漫。”

  娇养的烂漫女儿,长相美貌,嫁妆丰厚,性情温顺,又知根知底最适合做个次子媳妇。

  钱老夫人摇摇头:“可不行!小时还娇憨天真,如今啊,又利落又能干,活脱脱个掌家娘子,做不得幼子媳妇。”

  “许是如今长大了不同?”大夫人瞪大了眼睛,很快又恢复了镇定,“也是,做待嫁女与承重女自然不同。”

  她想了想又道:“下旬我表姐府上昙花要开,约了我同去,他家子侄众多,莫不如将曼娘带去瞧瞧,万一有愿意入赘的呢?”

  钱老夫人听罢也同意:“甚好,明儿我便与绣容说上一说。”

  等到第二天,恒夫人早就早早唤醒了曼娘,命令金桔石榴两个将她打扮得妥帖稳当,又换了两三套新衣后这才点点头。

  曼娘身着杏色上袄,配上洒金玫红纱裙,发髻则被梳成了时下流行的坠马髻,初夏阳光下一对红宝耳坠子闪烁不已,瞧着就觉喜气洋洋。

  恒夫人亦是盛装装扮。

  曼娘笑着夸她:“娘可真好看,走在我身边两姐妹一般。”

  惹得恒夫人骂她“嘴里抹了蜜糖”,心里却甜滋滋。

  等到了钱家,恒夫人礼数周到,按照人头送上见面礼:

  老夫人是一套松鹤延年的绣品并一套首饰,几位夫人则是各种首饰,小辈的女眷则送次些的荷包坠子一类。男子们则都是送笔墨砚台。

  曼娘也送上礼物,论人头的各色荷包、坠子。

  两方一顿契阔,曼娘这才有机会打量众人:

  老夫人之下坐着自己的几位舅母,而后便是几位成亲早的表哥们的妻子了。

  说也奇怪,钱家一水的男丁,钱老夫人三个自己生的儿子一个庶出的儿子,她的儿媳们也大都生得各个儿子,钱家这一房居然没一个与曼娘同龄的孙女。

  钱家老二与老三皆在外头做官,他们的女眷也跟着在外,因而长辈里只有钱大夫人和钱四夫人。

  钱大夫人见有个食盒,问起来缘故,曼娘便回:“今儿做了两熟週鱼,放在食盒里带了过来,一种红烧一种凉拌,刺少肉嫩,正好给外祖母加餐。”

  四夫人性子活泼,一脸天真,不似长嫂一般端正,瞧见曼娘便将她拉在怀里:“好个利落外孙女,老太太真好福气。”

  钱老夫人一脸得意:“也是绣容教得好。”

  恒夫人见娘家人不嫌弃女儿,揪着的心才落下来。

  曼娘瞧在眼里,又是好笑又是心疼,娘始终将嫁入商户人家当作一块心病,是以处处苛刻,反倒比正儿八经书香门第规矩跟严格些。

  等吃饭时,吃过曼娘所做两熟週鱼后,四夫人便更喜欢曼娘。

  一会将自己手腕上的镯子拉过来套在她胳膊上,一会又叮嘱曼娘要常回来住。

  过一会子下人来报:“几位少爷下学回来,要拜望舅母。”

  堂表亲戚说起来倒也不算太严格要规避,何况双方长辈都在。

  钱老夫人便点点头。

  于是几位表哥表弟便来行礼:“见过舅母,见过妹妹(姐姐)。”

  曼娘也相应福礼。

  四夫人便拉着自己的小儿子过来:“你表姐做的菜可真是好吃。你祖母就着菜都多进了两碗米饭呢。”

  她最小的儿子钱正易今年才十三,生得唇红齿白,一派富贵公子哥的做派,行事也规规矩矩,并不往曼娘脸上多瞧一眼:“外祖母疼惜表姐。”

  之后不多说话。

  这个表弟曼娘印象不大深刻,前世两人小时候见过几面,长大后再见也只是在恒家婚宴上,并无交集。

  因而也没当回事。

  谁知她没当回事,其余人却不这么想。

  等到筵席散后,大夫人身边的丫鬟服侍她卸去钗环:“说起来今儿四夫人可真是活跃呢。”

  另一个大丫鬟嗤笑一声:“不过是个庶子媳妇,不知道的,还当她是什么正经主子呢。”

  “莫要胡说!”神情松弛的大夫人忽得正色。

  丫鬟忙认错行礼:“是奴的不是,一时不慎失言。”

  见大夫人并不真的动怒,便放下心来继续说道:“四夫人今儿倒是疼表姑娘。”

  “那架势,倒像是瞧上恒家姑娘要做儿媳妇一样。”

  “对啊,还将十二郎唤过来见面。”

  两个大丫鬟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大夫人自己行为端正,房里却养着一群活泼灵动的丫鬟,寻常也喜欢听她们念叨,是以并不责骂。

  大夫人摇摇头:“恐怕是不成,我今日跟绣容说了我表姐连府昙花宴的事,她心动得很呢,只怕不一定应四夫人的婚事。”

  “说起来倒也奇怪,堂堂钱家公子,难得还愁娶媳妇?怎的非要说个商户人家?”

  另一个丫鬟一笑:“这是你瞧不清了,四夫人庶出,下头三个儿子,等分了家她家又能分得多少?自然是寻个有钱儿媳妇。”

  大夫人微微颔首,钱家虽然名头清贵,可他们这房并不是主枝,家财自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