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33节(1 / 2)





  他抱着双膝,小脸有些无精打采。

  “舅父心肠太软了,这样不好。”

  “就算朕当了皇帝,也不可能让天下每一个人都不饿肚子。舅父怎么会做得到?”

  “舅父就不能过得自私一些,多想想权势财富这些令人高兴的东西吗?”

  “而且赵国迟早会被朕灭掉,舅父对赵国平民感情这么深厚,到时会不会与朕敌对?”

  嬴小政自言自语,语气有些委屈。

  舅父对自己好、对舅母好就够了,怎么连不相干的人都要放在心上?还要为那些人哭泣?

  舅父这样,会不会伤心病倒?

  嬴小政戳了戳自己的虚影:“你不是功过三皇,德高五帝吗?能不能帮我想个办法保护好舅父?”

  虚影根本不会说话,只是一个数据库。

  嬴小政气鼓鼓地又戳了戳自己的虚影,并骂了一句“真没用”,然后下线睡觉。

  什么皇帝的智慧啊,还不如我等会儿给舅父一个抱抱呢。

  离开梦境房间后十分“聪慧睿智”的嬴小政,果真给了朱襄一个爱的抱抱蹭蹭。哭过一场后已经调整好心情的朱襄果然很高兴,笑着与嬴小政玩了半天的举高高。

  现实很无奈。朱襄知道自己不是什么神灵圣人,救不了所有人,仍旧像以前一样做力所能及的事。

  他优先帮助自己的邻里乡亲,然后是邯郸周围有地、有劳动力的农户,再之后是普通的赵国平民。至于流民,他假装没看见这些人的存在。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感情也有亲疏远近。理想是一回事,但朱襄是个能看清现实的人,他不会因为理想而影响手边该做的、能做的事。

  朱襄的情绪和努力,在七国中,甚至在赵国中都是微小的涟漪,无关大局,也不会影响国事。

  唯一的变局,大约就只是廉颇在长平尝试种土豆,以替代部分军粮了。

  廉颇所做的事传到了秦军那里。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就将秦国上下变成了一个耕战机器。在秦国,平民只能选择种田或者打仗,如果擅自做别的事,比如经商,都会被罚。

  秦国如此重视耕战,秦将王龁一听到赵将在营地里种植没听说过的粮食作物,立刻警觉起来。

  哪怕王龁现在还在攻打上党,离长平还很远。他也派斥候去打探消息。

  斥候付出了一半的人,成功挖来几株土豆。

  王龁和一群将领围在土豆旁抓耳挠腮。

  “这个怎么吃?”

  “据说是吃根。”

  “我看这个有些像芋头!”一个来自巴蜀的将领道,“它是不是种在水边?”

  斥候道:“种在旱地。”

  来自巴蜀的将领道:“能种在旱地的芋头?这是好东西啊,虽然不能替代粮食,但饥荒的时候能果腹!”

  王龁皱眉:“赵人在营地种植土豆,恐怕这个土豆不仅能果腹,还有能不经过精耕细作也可以结果的本事。”

  一个副将道:“赵人补给本就比我们更容易。廉颇擅长守城,再加上土豆,粮草更不缺,恐怕会成为大患。”

  王龁何尝不知?他就是敏锐地察觉了这一点,才会派斥候去偷土豆。

  秦国攻打韩国上党,已经打了两年多,消耗极大。赵人突然横插一脚,在军势上就是以逸待劳。如果赵人要靠着充足的粮草和坚固的城墙且战且退,死死拖住秦国的兵锋,以秦国目前的补给情况,恐怕会被拖得不败而败,无奈退兵。

  廉颇在军营中悠悠哉哉地种起了土豆,这很明显不是要出兵和秦国决战的架势,而是要和秦国打持久战,拼补给了。王龁想想就觉得头大如斗。

  “写信回咸阳,请君上定夺。”王龁最终选择放弃思考。

  他只会打仗,打仗背后那些复杂的事,还是交给朝中其他人吧。

  最好把他家主将,武安君白起将军派来继续给他当主将。他多想什么都不思考,武安君说怎么做,他闭眼照做就成。

  王龁的信快马加鞭送回咸阳后,秦王立刻召集范雎和白起前来商议。

  范雎听到土豆的事后,沉思了一会儿,道:“这土豆有些耳熟,似乎和公子子楚在赵国的好友有关系。”

  虽然子楚请求范雎帮忙,但对于范雎而言,秦王是他的伯乐和恩人,他优先考虑如何为秦王尽忠,所以立刻就把子楚“卖”了。

  秦王让人叫来子楚,询问土豆的事。

  子楚心里有些生气。

  他特意对范雎说朱襄对自己的重要性,希望范雎能想出办法保护朱襄。范雎却在丝毫没有与自己通气的情况下,直接把朱襄的事告诉了祖父。

  子楚并不是认为范雎应该瞒着祖父,而是先缓一天,与自己通通气再说,也不会影响大局。

  显然,范雎被自己祖父宠得目空一切,完全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子楚心里生气,但他知道自己在祖父心中的地位远不如范雎。长久的质子生涯让他的演技十分好,心里再生气,外人也看不出他半点真实感情。

  子楚恭恭敬敬道:“君上,朱襄擅长种地,能让平民田地增产两至三倍。他为了救荒,多次入山寻找能食用的植物。土豆出自他之手,极有可能。”

  秦王疑惑:“如此能人,怎未听你提起过?”

  子楚实话实说道:“朱襄年少时被蔺相如所救,他知恩图报,蔺相如还在赵国,他就不会离开赵国。他不能为秦国所用,孙儿又不忍心他被人所害,所以就故意隐瞒他的存在。赵王昏庸,蔺相如多次举荐朱襄,赵王都因朱襄只是一介平民轻视朱襄。蔺相如已经老病,孙儿想过不了几年,他就能离开赵国了。”